《赠海城王令公五首·其五》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地方官吏王令公在海城的为政情景,通过鸣琴关镇的清晨景象,展现了官员与百姓之间的紧密联系。诗人以“鸣琴关镇晓风清”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清晨时分,关镇宁静而清新的景象,暗示了王令公在此地施政的清明与和谐。
接着,“携得弦歌遍海城”一句,运用了“弦歌”这一古典文学中的意象,象征着王令公不仅带来了音乐般的治理艺术,还深入民间,用他的智慧和仁爱,将美好的政策和理念传播到海城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了他亲民爱民的执政风格。
“父老岂长看昼锦”一句,借用了“昼锦”这一典故,原指富贵后归乡炫耀,此处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对王令公不以权势自居,而是真正关心百姓疾苦,与民同乐的高尚品德的赞美。父老们或许不再单纯地追求表面的荣华,而是更看重官员是否真心为民谋福利。
最后,“中原最苦是苍生”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核心关切——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最痛苦的莫过于普通百姓。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是对王令公作为地方官吏应承担起责任,关注民生疾苦的呼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地方官吏角色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中对于官员道德品质和民生福祉的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赋得宫漏出花迟
景短晷长候,御林春已酣。
声闻高阁报,影在液池涵。
隔叶徐传响,出丛似带馣。
畴人方戒井,院吏正携篮。
飘若芳蕤护,度如香气含。
金徒迟抱箭,朱鸟欲停骖。
宵旰於焉对,寒暄亦藉探。
几曾恒有喜,惟是每怀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