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朝野(cháo yě)的意思:指朝廷和百姓,泛指国家政权和民众。
得天(dé tiān)的意思:得到上天的赐予或恩惠
宫槐(gōng huái)的意思:指宫殿里的槐树,比喻高高在上的人或者地位崇高的人。
花黄(huā huáng)的意思:形容花朵绽放艳丽、色彩鲜艳。
欢娱(huān yú)的意思:欢乐和快乐。
鞠场(jū chǎng)的意思:指在比赛或表演结束后,表演者或参赛者向观众致谢,以示感激。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宿雨(sù y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雨水,也比喻积累已久的情感或事物。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天香(tiān xiāng)的意思:形容香气扑鼻、香味浓郁。
有底(yǒu dǐ)的意思:有底指有底气或有把握,表示有自信心或有把握做某件事情。
云林(yún lín)的意思:云林指的是茂密的树林,比喻人口众多的地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万宁宫朝回后的一番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首句“宿雨初收变晓凉”描绘了清晨雨后的凉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宫槐恰得几花黄”则以宫内的槐树为背景,点明季节,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鹊传喜语留鞘尾,泉打空山辊鞠场”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通过喜鹊的叫声和泉水的流动,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宁静祥和的场景。喜鹊的“喜语”不仅增添了诗的趣味性,也寓意着吉祥如意;而泉水“打空山”的声音,以及它在“鞠场”(可能指草地或球场)的滚动,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充满了活力。
“已觉云林非俗境,更从衣袖得天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深刻感受,云雾缭绕的树林不再是凡尘之地,而是充满了仙气和香气。这里的“天香”既可理解为自然界的香气,也可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最后,“太平朝野欢娱在,不到莲塘有底忙”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在和平盛世中,人们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没有多余的烦恼。即使不去莲花池塘,生活也是充实而愉快的。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深刻表达,展现了金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刘草窗三十韵
河图一画人文现,书画已在羲皇时。
鸟迹科斗又继作,象形取义日以孳。
肖形求贤在商世,书画从兹分两歧。
秦汉画工可指数,笔迹已远不可追。
顾陆张吴后先出,六法尽得夸神奇。
山水金碧到二李,水墨高古归王维。
荆关一律名孔著,忠恕北面称吾师。
后苑副使说董子,用墨浓古皴麻皮。
巨然秀润得正传,王诜宝绘能珍琦。
乃至李唐尤拔萃,次平仿佛无崇庳。
海岳老仙颇奇怪,父子臻妙名同垂。
马夏铁硬自成体,不与此派相和比。
水精宫中赵承旨,有元独步由天姿。
霅川钱翁贵纤悉,任意得趣黄大痴。
净明庵主过清简,梅花道人殊不羁。
大梁陈琳得书法,横写竖写皆其宜。
黄鹤丹林两不下,家家屏障光陆离。
诸公尽衍辋川脉,余子纷纷奚足推。
予生最晚最爱画,不得指引如调饥。
幸逢圣世才辈出,且得遍扣容追随。
友石先生具仙骨,落笔自然超等夷。
葵丘烂熳文鼎润,独醉独数寒林枝。
绵州寓意最深远,数月一帧非为迟。
我师众长复师古,挥洒未敢相驱驰。
溷缣涴楮且不厌,写就一任傍人嗤。
刘君识高颇见录,往往披对心神怡。
且云惨澹有古意,口不即语心求之。
我有鹭瓢富题咏,欲得长句须君为。
十年不与岂有待,以彼易此何嫌疑。
我诗我画既易得,请君不吝劳心思。
《赠刘草窗三十韵》【明·杜琼】河图一画人文现,书画已在羲皇时。鸟迹科斗又继作,象形取义日以孳。肖形求贤在商世,书画从兹分两歧。秦汉画工可指数,笔迹已远不可追。顾陆张吴后先出,六法尽得夸神奇。山水金碧到二李,水墨高古归王维。荆关一律名孔著,忠恕北面称吾师。后苑副使说董子,用墨浓古皴麻皮。巨然秀润得正传,王诜宝绘能珍琦。乃至李唐尤拔萃,次平仿佛无崇庳。海岳老仙颇奇怪,父子臻妙名同垂。马夏铁硬自成体,不与此派相和比。水精宫中赵承旨,有元独步由天姿。霅川钱翁贵纤悉,任意得趣黄大痴。净明庵主过清简,梅花道人殊不羁。大梁陈琳得书法,横写竖写皆其宜。黄鹤丹林两不下,家家屏障光陆离。诸公尽衍辋川脉,余子纷纷奚足推。予生最晚最爱画,不得指引如调饥。幸逢圣世才辈出,且得遍扣容追随。友石先生具仙骨,落笔自然超等夷。葵丘烂熳文鼎润,独醉独数寒林枝。绵州寓意最深远,数月一帧非为迟。我师众长复师古,挥洒未敢相驱驰。溷缣涴楮且不厌,写就一任傍人嗤。刘君识高颇见录,往往披对心神怡。且云惨澹有古意,口不即语心求之。我有鹭瓢富题咏,欲得长句须君为。十年不与岂有待,以彼易此何嫌疑。我诗我画既易得,请君不吝劳心思。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167c6796f6bc38330.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