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百花开尽:所有花朵都已凋谢。
蝶蜂去:蜜蜂和蝴蝶飞走。
绕屋:围绕着房屋。
团团杏叶阴:成团的杏树叶子投下的阴影。
除却:除去。
平生:一生。
我与我:只剩下我自己。
世上:世界上。
谁人:谁能够。
识此心:理解我的内心。
- 翻译
- 百花都已经凋谢,蜜蜂和蝴蝶也都离去,
屋外只有成团的杏叶,在阴影下静静地环绕。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名为《四月十三日晓梦入试枕上口占(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以轻松自然的笔法描绘了一个春日午后的静谧景象,并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百花开尽蝶蜂去”,这一句通过花开花落和蝴蝶飞舞来描写春天的景色,但同时也寓意着繁华易逝,万象皆空。蝶蜂的去留,也可以看作是对世事变迁的一种隐喻。
“绕屋团团杏叶阴”,则是诗人对家园环境的描写,通过缭绕于房屋周围的杏树叶子的浓荫来营造出一种安静、宁谧的氛围。这里的“团团”二字,更增添了一种温馨和紧密感。
最后两句,“除却平生我与我,世上谁人识此心”,则是诗人的自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只与自己为伴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外界难以理解内心世界的无奈。在这里,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也通过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与情怀,是一首集观赏性与思想深度于一身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余去秋七月登舟逮此一年矣六月晦日午睡觉闻儿女辈相谓曰明朝又是秋风起推枕怅然走笔记之
流萍断梗飞花委,四海茫然无定止。
古今本是一邮传,况乃其中悲转徙。
秦淮霜叶乱枫林,苕霅春风泛蘋芷。
薄酒时时伴儿女,疏篷处处愁烟水。
故乡知是几长亭,眼暗相望越千里。
怅念征鸿一纸书,明朝江上秋风起。
陪王毅伯游柏梯寺次毅伯韵
伊昔耐辱人,诛茅此山谷。
爱闲如爱官,食薇如食肉。
酌泉吸山光,清泠饱空腹。
故居今宛然,修篁蔽山麓。
我亦困尘笼,暮年思退缩。
道人梯柏处,梦想长在目。
崎岖乃夙心,宁问隘车毂。
危蹬乱水石,悲风号竹木。
款步转嵚岈,举头蒙朴蔌。
径欲走其颠,仰羡孤飞鹜。
层峰拥户来,何啻三十六。
幽人岂知此,相对一茅屋。
真成拓异境,不胜无遗镞。
夜枕却生寒,尚烦杯酒燠。
清梦那得长,鱼鼓惊晨粥。
五老晓相迎,雾雨如盥沐。
引我眺北岭,坐觉天宇蹙。
朝日涌地低,明霞疑可掬。
欲留采黄精,愧此鬓发秃。
正恐泛槎星,已见君平卜。
《陪王毅伯游柏梯寺次毅伯韵》【宋·赵鼎】伊昔耐辱人,诛茅此山谷。爱闲如爱官,食薇如食肉。酌泉吸山光,清泠饱空腹。故居今宛然,修篁蔽山麓。我亦困尘笼,暮年思退缩。道人梯柏处,梦想长在目。崎岖乃夙心,宁问隘车毂。危蹬乱水石,悲风号竹木。款步转嵚岈,举头蒙朴蔌。径欲走其颠,仰羡孤飞鹜。层峰拥户来,何啻三十六。幽人岂知此,相对一茅屋。真成拓异境,不胜无遗镞。夜枕却生寒,尚烦杯酒燠。清梦那得长,鱼鼓惊晨粥。五老晓相迎,雾雨如盥沐。引我眺北岭,坐觉天宇蹙。朝日涌地低,明霞疑可掬。欲留采黄精,愧此鬓发秃。正恐泛槎星,已见君平卜。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4867c6ba704c8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