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七》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七》全文
宋 / 释智朋   形式: 偈颂

看楼打楼,东涌西没。

入水入泥,穿皮透骨十字街头敢当

忽会转身句,便笑辽天鹘,达磨大师眼睛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达磨(dá mó)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没有头脑、没有智慧、愚笨。

大师(dà shī)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内极具造诣、技艺高超的人。

敢当(gǎn dāng)的意思:表示敢于担当,勇于承担责任。

街头(jiē tóu)的意思:指在街道上,特指在大街小巷、市井之间。

看楼(kàn lóu)的意思:指远观高楼,比喻从事学问、工作等需要长期积累和深入研究的事情。

辽天(liáo tiān)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际、无边无际。

十字(shí zì)的意思:指交叉的两条直线或道路,也可指交叉的形状。

透骨(tòu gǔ)的意思:透彻到骨头里,形容极深入、极彻底。

眼睛(yǎn jīng)的意思:目不转移地注视着,形容专心、全神贯注地看。

转身(zhuǎn shēn)的意思:转身指的是改变方向或态度,比喻立即改变主意或态度。

石敢当(shí gǎn dāng)的意思:勇敢无畏,敢于承担责任。

十字街(shí zì jiē)的意思:指交叉的街道,也用来比喻事物的交汇点或关键时刻。

十字街头(shí zì jiē tóu)的意思:指处于重要关键位置或决策时刻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朋所作的偈颂,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看楼打楼,东涌西没"描绘了城市的繁忙与变化,犹如楼台在日出日落中交替显现。"入水入泥,穿皮透骨"象征着世事艰辛,生活磨砺,如同陷入困境或深入底层。"十字街头石敢当"则借石敢当之物,寓意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在复杂环境中也能坚守。

"忽会转身句,便笑辽天鹘"表达了诗人突然领悟到某种智慧或转变,如同鹘鸟翱翔于辽阔天空,顿感豁然开朗。最后以"达磨大师眼睛突"收束,暗指诗人受到达摩禅师般洞察力的启发,眼睛明亮,看透世间万象。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诗歌的特点。

作者介绍

释智朋
朝代:宋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猜你喜欢

和英州太守何智翁次韵冯仲礼麻江桥·其一

叠石梁空太守贤,一年功力倍千年。

惠从今日流终古,智是当时决九川。

有竞轮蹄何杂沓,无情风月亦流连。

红灯焰焰三更市,从此吴江不直钱。

(0)

金房道间皆蜡梅居人取以为薪周务本戏为蜡梅叹予用其韵是花在东南每见一枝无不眼明者

边城草木枯,散漫惟蜡梅。

花蜂不成蜜,深黄吐春回。

如行沙砾中,眼明见琼瑰。

初谓此邦人,推为百世魁。

文房与幽室,佳处定使陪。

羞死蒺藜类,屏置山墙隈。

事有大不然,惊吁谩徘徊。

顽夫所樵采,八九皆梅材。

馀芳随束薪,日赴烟与埃。

曲突几家火,灵根万花灰。

我欲从化工,缓语摇颊腮。

天涯有清客,不善为身媒。

鲜鲜犯霜露,旦旦斤斧摧。

宁若橘变枳,甘心摈长淮。

今渠负幽姿,风韵元不颓。

胡为杂榛棘,仅与樗栎偕。

谓工为垂手,毋令识者哀。

(0)

临江仙

不比寻常三五夜,万家齐望清辉。

烂银盘透碧琉璃。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试问嫦娥还记否,玉人曾折高枝。

明年此夜再圆时。阖开东府宴,身在凤凰池。

(0)

八声甘州

渐莺声近也,探年芳、河畔扼轻轮。

旋东风染绿,绵绵平野,无际烟春。

最苦夕阳天外,愁损倚阑人。

无奈潇湘杳,留滞王孙。

冷落池塘残梦,是送君归后,南浦消魂。

赖东君能客,醉卧展香茵。

尽教更、行人远,也相伴、连水复连云。

关山道,算无今古,客恨长新。

(0)

读唐太宗纪·其一

宫府相图势不收,国家何有各身谋。

纵无管蔡当时例,业已弯弓肯罢休。

(0)

瞿唐行

川灵知我归有程,一夜涨痕千丈生。

中流击楫汹作气,夹岸簸旗呀失声。

不知滟滪在船底,但觉瞿唐如镜平。

凿峡疏川狠石破,号山索饮飞泉惊。

白盐赤甲转头失,黑石黄嵌拚命轻。

草齐增肥无泊处,竹枝凝咽空馀情。

人间险路此奇绝,客里惊心吾饱更。

剑阁翻成蜀道易,请歌范子瞿唐行。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