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对月(duì yuè)的意思:指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对着同一轮明月,象征着相思、思念。
高怀(gāo huái)的意思:形容人的胸怀广阔,志向高远。
合浦(hé pǔ)的意思:指两个地方、两个派别、两个势力等合并为一个,形成统一的力量。
九秋(jiǔ qiū)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秋天。
开缄(kāi jiān)的意思:打开封缄,指公开或公布。
鹏举(péng jǔ)的意思:形容事物进展迅速,蓬勃发展。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虬珠(qiú zhū)的意思:形容珍贵而美丽的宝珠。
时名(shí míng)的意思:指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背景下,名声很大、很响亮。
为时(wéi shí)的意思:指时间适宜、时机到来。
远行(yuǎn xíng)的意思:指离开家乡或原地去远方旅行、出使、出征等。
征裘(zhēng qiú)的意思:征裘是指古代帝王征召百官出征时,赐予他们的貂裘,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 鉴赏
此诗《梁孝廉敦五公车北上辱书见辞诗以送之》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诗中描绘了梁孝廉北上应试的情景,表达了对其远行的关切与祝福。
首句“对月高怀策”,描绘出梁孝廉在明亮的月光下,手持考卷,思绪万千的情景。月光如洗,映照着他的决心与期待,预示着他即将踏上的人生新旅程。
“开缄念远行”则直接点明了梁孝廉即将启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远方的思念。这一句既表现了他离别之际的不舍,也体现了他对未知旅途的期待。
“征裘万里色,岭树九秋声”两句,通过“万里”与“九秋”的对比,展现了梁孝廉行程的遥远与时间的漫长。同时,“岭树”与“秋声”营造了一种苍茫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挑战。
“綵笔丰城气,虬珠合浦明”则是对梁孝廉才华与品德的赞美。綵笔象征着文采飞扬,丰城气则寓意着内在的坚韧与力量。虬珠合浦明,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智慧与光芒,如同明珠般照亮前路。
最后,“知君鹏举志,原不为时名”表达了对梁孝廉宏图大志的理解与支持。他知道梁孝廉追求的不仅仅是功名,更是内心的志向与理想。这句诗不仅是对梁孝廉的鼓励,也是对所有追求卓越之人的赞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梁孝廉北上应试的壮志豪情,也蕴含了对人才的尊重与期待,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米元章书山谷大悲憕赞帖赞
我佛住世,大开方便。有大士者,现自在身。
以千手眼,一一接引。指示群迷,照破诸妄。
如是我闻,佛说了义。诸铃杵铎,宝塔经卷。
轮拂璎珞,种种所执。凡所执者,俱非有相。
智慧清净,肉眼慧眼,佛法天眼,种种所见。
凡所见者,俱非有著。
以无相故,释诸缠缚,一切众生,得大解脱。
以无著故,具足圆明,一切众生,得大知见。
佛尚无相,何况于赞。佛身常住,即心是佛。
稻麻竹苇,无限剂数。彼顶戴者,皆真实相。
百千万亿,何况于身。涪皤说法,如标月指。
标本在手,何者为月。宝晋写赞,如转轮王。
运转随人,终不成道。我不见憕,我不执笔。
非见非□,手眼皆具。稽首大士,大慈悲故。
去我妄想,即见如来。
《米元章书山谷大悲憕赞帖赞》【宋·岳珂】我佛住世,大开方便。有大士者,现自在身。以千手眼,一一接引。指示群迷,照破诸妄。如是我闻,佛说了义。诸铃杵铎,宝塔经卷。轮拂璎珞,种种所执。凡所执者,俱非有相。智慧清净,肉眼慧眼,佛法天眼,种种所见。凡所见者,俱非有著。以无相故,释诸缠缚,一切众生,得大解脱。以无著故,具足圆明,一切众生,得大知见。佛尚无相,何况于赞。佛身常住,即心是佛。稻麻竹苇,无限剂数。彼顶戴者,皆真实相。百千万亿,何况于身。涪皤说法,如标月指。标本在手,何者为月。宝晋写赞,如转轮王。运转随人,终不成道。我不见憕,我不执笔。非见非□,手眼皆具。稽首大士,大慈悲故。去我妄想,即见如来。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6367c714f537c3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