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贵族子弟对父亲的哀求之作。全诗通过反复使用“祈父”、“胡转予于恤”等句式,表达了诗人希望父亲能够理解和怜悯自己的处境,寻找一个稳定的居所。这里的“王之爪牙”、“王之爪士”可能指的是侍从或是辅佐君主的人,他们渴望得到父亲的同情,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失去了君主的恩宠,他们将无处容身。
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每句之间通过“胡转予于恤”这类词汇紧密相连,流露出一种迫切和无助的情绪。最后一句“亶不聪”意味着不被理解或是父亲的冷漠,而“有母之尸饔”则透露了一种依赖母亲的生存状态,这增加了诗中对家庭温暖和保护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贵族子弟对于家庭支持与认同的深切需求。
衡岳湘川,产名公、真是玉堂人物。
紫禁彤庭携手旧,何日同游赤壁。
镜里朱颜,花前青鬓,又早巾中雪。
非才宜退,匡时赖有英杰。
自从身入黄扉,仰惭白日,归兴时时发。
彩笔新词劳远寄,满纸云烟明灭。
花甲初周,世途饱历,长笑空搔发。
钟陵南望,故人千里明月。
昔试南宫,荷明公、收作药笼中物。
彩笔玉堂干气象,瞻望文章奎壁。
席上春风,尊前夜雨,几对程门雪。
飞英振藻,一时真愧诸杰。
独怜万里驰驱,三王六诏,使节连翩发。
琐闼十年曾抗疏,旧草万行明灭。
霄汉飞腾,风波震骇,白尽巾中发。
长安今夕,芳樽且醉华月。
春月才圆,春花欲放,春宴初开。
喜春省仙卿,高跻眉寿,春曹诸彦,共赋台莱。
留赏春灯,醉酣春酒,一任春宵鼓角催。
春堂上,蔼十分春色,光映三台。主人昔占春魁。
有赞治、春官礼乐才。
况雅量春融,清颜春盎,化行春雨,名震春雷。
春殿宣麻,春宫定策,春日还看拜玉阶。
春风里,好调和玉烛,照耀春台。
何处逢君,西子湖边,招提画楼。
叹羁客重来,不堪凝眺,才人久别,依旧风流。
凤腊花轻,螺卮酒腻,痛饮豪吟夜未休。
挥毫罢,看烟霞乱洒,珠玉难收。而今便往南州。
听鹎鵊啼残章水秋。
况玉骢芳草,王孙未返,珠帘细雨,帝子空愁。
客里相逢,客中送别,此际输君汗漫游。
须珍重、记相思两地,楚尾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