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之于我,于我何所费?
《回波乐·其二十六》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谤诽(bàng fěi)的意思:指诋毁、诽谤他人,散布恶意的言论。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恶名(è míng)的意思:指坏名声、不好的名誉。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气味(qì wèi)的意思:指早起学习或工作,形容人勤奋向上的精神状态。
四大(sì dà)的意思:四个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人或事物
畏恶(wèi è)的意思:害怕和厌恶。
无主(wú zhǔ)的意思:没有主人或所有者。
应对(yìng duì)的意思:应对指的是面对困难、挑战或问题时,采取合适的行动和策略来应付或解决。
至到(zhì dào)的意思:指达到某个地步或程度。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回波乐》中的第二十六首。王梵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独特的哲思见长,此诗同样体现了他的风格。
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恶名的态度,认为恶名无需畏惧,因为四大(地、水、火、风)并无主宰,即世间万物皆无常,一切都会过去。诗人进一步阐述,无论他人如何痛骂诽谤,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因为这些言论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实质性的耗费或影响。他愿意与人辩论,直到双方都感到无话可说,直至彼此之间没有了交流的“气味”,即彻底失去了沟通的兴趣或可能。
通过这首诗,王梵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言语和辩论的深刻理解。他强调了个人内心的平静与外界评价的相对性,鼓励人们在面对批评时保持冷静和豁达,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