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并立(bìng lì)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平行、共同存在,互不干涉或相互制约。
齿弟(chǐ dì)的意思:年纪相差很大的兄弟。
弟昆(dì kūn)的意思:指弟弟和兄弟,也泛指晚辈和同辈。
典刑(diǎn xíng)的意思:指法律规定的刑罚。
法门(fǎ mén)的意思:法门是指解决问题或达到目的的方法、途径或门径。
幻怪(huàn guài)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奇异、离奇。
间道(jiàn dào)的意思:指迂回的小路,也比喻巧妙的手段或方法。
名教(míng jiào)的意思:名教是指有名望的教育家或名师的教诲。
前哲(qián zhé)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时代具有卓越才智和见解的人。
昔人(xī rén)的意思:过去的人,古代人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愚俗(yú sú)的意思:愚昧而俗气的言行举止。
宇宙(yǔ zhòu)的意思: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内无人能及、无与伦比。
知名(zhī míng)的意思:广为人知,名声大。
中间(zhōng jiān)的意思:指事物的中部、中间位置,也可引申为指在两个事物之间。
- 注释
- 禅仙:指禅宗修行者和仙道信仰者。
儒为尊: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地位崇高。
幻怪:虚幻奇异的事物。
法门:佛教或哲学上的入门途径。
名教:指有名望的宗教或教育体系。
典刑:古代的法则、典范。
晚陋:自谦之词,指自己年纪大了,学识不足。
齿弟昆:比喻辈分或关系亲近,如同兄弟一般。
- 翻译
- 在浩渺的宇宙中,儒家之道最为崇高,禅宗与仙道并立推崇儒学。
谁能消除幻象怪谈,让普通人不再惊恐,都把空灵视为领悟佛法的途径。
在这个地方,人们依然重视名教传统,古人留下的法则和典范仍然存在。
我深感自己才疏学浅,羞于与前贤相比,希望能以乡亲之谊,如同兄弟般学习和进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的盛况,诗人毛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既有禅意又含儒风的精神世界。开篇“宇宙中间道最大”,即点出了诗人的哲学立场,主张一种至高无上的普遍真理,而这真理又与佛教中的“中道”不谋而合,显示了作者对宗教与哲学深刻的理解和融合。
紧接着,“禅仙并立儒为尊”,进一步强调了儒家思想在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这里的“尊”字,用得十分有力,彰显出诗人对儒家文化传统的敬仰与推崇。
中间两句“谁将幻怪惊愚俗,总向虚空认法门”,则是诗人对于现世迷惑和追求真理的深刻反思。其中,“幻怪”象征着世间万象的虚幻本质,而“惊愚俗”则表达了诗人对普通民众被迷惑状态的同情与关怀。“总向虚空认法门”,则是诗人对于真理追求的执着与坚定,通过禅宗的修行方式,寻找精神上的归宿。
后两句“此土犹知名教重,昔人尚有典刑存”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法制的尊重。这里,“此土”指代的是中华大地,“名教”则是指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规范与教化,而“典刑”则代表着古代的法律制度。
末尾两句“愧予晚陋羞前哲,愿以乡盟齿弟昆”,诗人表达了对先哲先贤的敬佩之情,并且对于自己未能及时理解和实践这些智慧而感到自责。同时,他也表达了希望与同辈或后学者结成深厚友谊,以共同学习和传承古代圣贤的愿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佛儒文化的深入理解,还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文化传承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融合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