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士元的《雨中遣怀》描绘了一幅雨天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身处雨中的心境。
首句“云压低檐雨未收”,以动态的云和静态的檐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未尽的氛围,暗示了雨势之大,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内心的某种沉重与不宁。接着,“隔林犹听叫钩辀”一句,通过远处林间的鸟鸣声,进一步渲染了雨中环境的宁静与孤独,鸟鸣声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自然界对这雨中世界的独特回应。
“诗翁惯作天涯客”一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经历,他是一位习惯于漂泊的诗人,经常远离家乡,游历四方。这样的生活状态,使得他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有着更为敏感的感知,也使他在面对外界的风雨时,能够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
最后一句“滴碎空阶不解愁”,将视角转向了眼前的景象——雨水不断地滴落在空荡荡的台阶上,发出清脆的声音。然而,这声音却无法真正理解诗人心中的愁绪。这里的“不解愁”不仅指雨水无法理解人类的情感,更暗含了诗人对自身情感的深刻反思——即使外界的自然现象再如何生动,也无法完全慰藉内心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雨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捕捉,展现了袁士元对于自然与人性之间关系的独特洞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艺术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客有谈洞庭之胜者赋此奉简
我生井蛙拘一经,抵掌喜听谭洞庭。
苍梧帝子不可遇,何年看遍君山青。
岳阳楼上溯张李,妙句惊人一篇耳。
沈吟更读《离骚》经,千古流传傥如此。
我闻斑竹犹昔时,湖光皱绿澄玻璃。
八百里中淼浸月,月影倒空楼阁奇。
长堤偃虹天低处,大江东过武昌去。
曹公洲前常朗吟,铜鼓雷文为谁铸。
木叶飘下秋波心,船樯鸦尾衔烟岑。
鱼龙夜静布帆落,鸿雁霜寒湘水深。
人生百年祇过客,越浦吴山尽陈迹。
借问荆关堪卧游,生绡许拂三百尺。
九疑峰峻那须论,云梦迷离当气吞。
眼中历历谁落笔,更吹铁笛开芳樽。
《客有谈洞庭之胜者赋此奉简》【清·王绍燕】我生井蛙拘一经,抵掌喜听谭洞庭。苍梧帝子不可遇,何年看遍君山青。岳阳楼上溯张李,妙句惊人一篇耳。沈吟更读《离骚》经,千古流传傥如此。我闻斑竹犹昔时,湖光皱绿澄玻璃。八百里中淼浸月,月影倒空楼阁奇。长堤偃虹天低处,大江东过武昌去。曹公洲前常朗吟,铜鼓雷文为谁铸。木叶飘下秋波心,船樯鸦尾衔烟岑。鱼龙夜静布帆落,鸿雁霜寒湘水深。人生百年祇过客,越浦吴山尽陈迹。借问荆关堪卧游,生绡许拂三百尺。九疑峰峻那须论,云梦迷离当气吞。眼中历历谁落笔,更吹铁笛开芳樽。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2767c6b6b60fb9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