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法真师见南山斋一首》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山景的独特感悟与超脱心境。诗人刘一止通过“看山终日自夷犹”,展现了僧人面对自然之美的平静与深思,不为外物所动,内心保持宁静。接着,“清净谁如此比丘”一句,赞美了僧人的精神境界,如同清静无染的山林,表达了对僧人清净心灵的敬仰。
后两句“莫指妙高南向是,德云还在别峰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妙高峰被视为佛教中极乐世界的象征,此处以“妙高”比喻理想中的至高境界,而“德云”则是形容僧人道德修养如云般飘渺高远。这两句诗暗示,真正的至高境界并非固定于某处,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需要自我发现和领悟。同时,也强调了修行之路的多元性和个人性,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不同的“峰头”上找到自己的“德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禅意生活,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心灵净化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赋得古别离送郑子
劲羽乏群栖,转蓬靡暂息。
伊人贫困士,能无去乡国。
辞乡阻长川,旅迹殊可怜。
昨别俄六载,斯游定几年。
游踪渺无畔,淮水连河岸。
回瞻云树深,忽忽兴长叹。
云外指京畿,秋风冷客衣。
可堪闻塞雁,正值向南飞。
银塘曲
宜春小苑楼倚空,绿杨晴扫千丝风。
湘帘翠卷暮山色,断霞散作鱼尾红。
美人旧事平阳主,十五盈盈学歌舞。
罗袜还凌洛水波,锦衾只梦巫山雨。
团扇承恩夏日长,晚装闹扫追微凉。
玻璃一顷剪空碧,白玉勾阑银作塘。
姊妹相怜复相妒,私语凭肩一回顾。
文鸳双宿乍惊飞,贴水荷盘泻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