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有一襦,非罗复非绮。
借问作何色,不红亦不紫。
此诗描绘了一件实用而不华丽的衣物,通过对这件衣物颜色和用途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简约而又充满智慧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我今有一襦”直接指出了主题,是一件日常穿着。而“非罗复非绮”则表明这件衣服既不华丽也不奢侈,它只是普通人的日常所需。
接着,“借问作何色,不红亦不紫”透露出诗人对颜色的审慎选择,这件衣物没有鲜艳的颜色,可能是素雅的白色或者淡褐色。它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实用。
“夏天将作衫,冬天将作被”则进一步说明这件衣物的多功能性。在炎热的夏季,它可以作为轻薄的衬衣;在寒冷的冬季,则能转变为保暖的被子。这种设计体现了古人对资源节约利用的智慧。
最后,“冬夏递互用,长年只这是”表达了一种循环使用、长久耐用的生活理念。这件衣物在不同季节反复使用,只有这唯一的一件,显然是诗人对于简单生活方式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一件普通衣物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人民朴素而智慧的生活哲学。
兹岩视诸峰,厥状尤峥嵘。
旧为碧藓封,新有朱栈横。
縻腰尚恐坠,束炬劣可行。
外狭中乃宽,始闇俄忽明。
仰视神魄悸,俯顾形壳轻。
遂览丹炉基,微闻玉鼓声。
源深足力尽,路黑云气生。
不辨昼夜分,恍疑世代更。
尝闻学神仙,所得由专精。
岂吾诸名士,羡彼一老兵。
欣然约同志,嗣此将寻盟。
安知无白鹿,绝顶来相迎。
品题经二紫薇公,携袖中诗访老农。
远祖似曾为藏史,前身莫便是淳风。
自怜槁木灰生意,绝怕菱花照丑容。
但愿海乡鱼稻熟,耄夫不复问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