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无攀仰,下绝已躬。
奇,奇,是是非非总不知。
从教(cóng jiào)的意思:指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成为一名教师。
非非(fēi fēi)的意思:非非指的是不断否定或反驳,表示坚决否定或反对。
画眉(huà méi)的意思:指人为了美化自己的容貌而修饰眉毛,比喻虚饰外表,掩盖本质。
唤起(huàn qǐ)的意思:唤醒、引起、激发
临明(lín míng)的意思:指天快亮的时候。
马腹(mǎ fù)的意思:指人的腹部,也用来形容饥饿。
梦回(mèng huí)的意思:指梦境中回到过去,回忆往事。
明镜(míng jìng)的意思:明亮的镜子,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益州(yì zhōu)的意思:指有益于国家或人民的地方。
医人(yī rén)的意思:指治疗病人、医治人类疾病的人。
是是非非(shì shì fēi fēi)的意思:指善于揣摩人心,善于分辨是非曲直。
这首诗以奇特的比喻和幽默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世间现象的独特见解。"上无攀仰,下绝已躬",开篇即以抽象的哲学思考,探讨了人生追求与自我约束之间的关系。"唤起怀州牛吃禾,捺下益州马腹胀",通过牛和马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欲望驱使下的行为,无论是贪食的牛还是饱胀的马,都象征着人性中贪婪的一面。
"从教天下觅医人,炙猪左膊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性的洞察,暗示了人们在面对自身问题时,往往需要借助外力或寻求内心深处的觉醒。"奇,奇,是是非非总不知",表达了对世事复杂、是非难辨的感慨,强调了理解与认知的局限性。
最后两句"梦回瞥起临明镜,洎被张公错画眉",以梦境和镜子为喻,反映了个体在自我反思与外界评价之间的矛盾。"梦回瞥起"暗示了短暂的觉醒,而"临明镜"则象征着对自我的审视。"洎被张公错画眉"则以夸张的手法,讽刺了社会上对于个人形象或行为的错误评判,以及个体在面对这些评价时可能产生的困惑和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现象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人性、社会和自我认知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众人有口,不说是,即说非。
吾师有口何所为,莲经七轴六万九千字。
日日夜夜终复始。
乍吟乍讽何悠扬,风篁古松含秋霜。
但恐天龙夜叉乾闼众,㽬塞虚空耳皆耸。
我闻念经功德缘,舌根可算金刚坚。
他时劫火洞燃后,神光璨璨如红莲。
受持身心苟精洁,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
魔王轮幢自摧折,何况更如理行如理说。
渔翁那会我,傲兀苇边行。
乱世难逸迹,乘流拟濯缨。
江花红细碎,沙鸟白分明。
向夕题诗处,春风斑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