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不复饮,夜寒谁与娱。
人随千骑出,自对一灯孤。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佳节之夜,主人公独自一人,面对一盏孤灯,沉浸在深沉的梦境与无尽的思绪之中。诗中的“元夕”指的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人们会结伴出游赏灯、吃汤圆,享受节日的欢乐气氛。然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却选择了独处,远离人群的喧嚣,独自品味孤独与宁静。
首句“元夕不复饮,夜寒谁与娱”,点明了诗人选择在元宵之夜不饮酒,而是面对寒冷的夜晚,寻找内心的慰藉。接着,“人随千骑出,自对一灯孤”,通过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与他人热闹出游的场景形成鲜明对照,自己则独坐一室,只有孤灯相伴,凸显出其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有梦须黄妳,无情问紫姑”,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黄妳和紫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分别代表梦境与占卜,诗人似乎在寻求梦境的指引或是通过占卜来解答心中的疑惑与情感的寄托。这反映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或解答的问题,只能通过超自然的方式寻求答案。
最后,“鳌山在天上,回望隔中区”,诗人将目光投向天空,想象着高悬于天际的鳌山(元宵节时搭建的大型装饰物),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外界的隔阂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酌我一樽酒,送君千里行。
青天连上党,秋雁回汾并。
戍垒鞠芳草,耕夫歌太平。
庶狱须照胆,多士在提衡。
暂往喻上意,还归对承明。
无为厌朝集,寂寞恋边城。
平时广朝中,相见辄欢喜。
昂藏八尺身,所负必奇伟。
四方献善败,军国盈虚计。
叩之如川流,滚滚不知已。
天子曰汝能,吾臣鲜其比。
而况所设施,粲粲在边鄙。
西戎未纯一,汝可三军帅。
擒之或纵之,高枕惟尔恃。
公拜稽首归,眉目凛生气。
顽童玩天恩,豢养若骄子。
欲痛以鞭笞,而畏啼不止。
二者不两全,在所以节制。
又如畜狂犬,系颈不系尾。
收其要害处,进退随所指。
重城夜彻关,沙漠净如水。
辞别不踌躇,安边从此始。
金神整霜仗,昨日从西回。
谓当有爽气,吹荡沧溟开。谁知祝融军,执热䟃?来。
六龙驻长安,无风动浮埃。
窗筠气烜赩,庭鹤羽摧颓。
向晚蚊声号,轰轰渐成雷。
径思去尘嚣,登临千丈台。
披襟迎清飔,俯听惊鸿哀。
仆羸不能驾,我马亦虺隤。
闭关吟愁云,履迹乱苍苔。
炎凉自交战,我辈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