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名为《道中作九首(其六)》。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儒家精神的追求。
“人生得丈夫”,开篇即点出人生成就的关键在于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这里的“丈夫”不仅指男性,更蕴含着一种道德与精神上的成熟与担当。“万一幸为儒”,则表达了即使在偶然的机会下能够成为儒家学者,也是人生的一大幸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个人修养、社会秩序乃至国家治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寸心含宇宙”,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邃,如同容纳整个宇宙一般。它强调了心灵的无限性和包容性,暗示着通过不断学习和修行,个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达到极高的境界。在这里,“寸心”与“宇宙”的对比,展现了个体与宏观世界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儒家追求的“天人合一”理念。
“不乐复何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快乐的定义。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灵能够容纳宇宙,那么他自然会感到满足和快乐,无需再寻求其他形式的快乐。这种快乐源自内心的平和与对真理的追求,是对儒家“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理想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通过自我修养达到与宇宙和谐共存的境界,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与满足。吴与弼以深邃的哲思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儒家文化中关于个人成长、道德修养以及宇宙观的独特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张东白先生赴南京太常
张公经纶资,海内望所属。
如云夙从龙,退复卧岩谷。
寻常都市中,人拟丹崖玉。
静观极幽深,浑噩书数屋。
清风动冠绅,门生满南服。
两朝三大制,承命入天禄。
椽笔追典谟,名冠作者录。
三年未尝淹,一官不啻足。
先忧激深衷,时骋江湖目。
琴高独听音,棋老傍观局。
翻然读礼馀,有命领宗祝。
南都今镐丰,陵庙故祗肃。
公心对神明,行哉副宸烛。
恭惟圣祖灵,陟降在于穆。
百年礼与乐,旧典行可复。
皇思任老成,至治期从欲。
论道赞鸿猷,舍公又焉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