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末(běn mò)的意思:指事物的主次、轻重次序或次要的东西。
粹美(cuì měi)的意思:指纯粹美好、纯净美丽的意思。
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孟子(mèng zǐ)的意思:指有德行高尚、学问渊博的人。
仁声(rén shēng)的意思:指以仁德声名远扬,声誉卓著。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入人(rù rén)的意思:指被欺骗、受骗。
相因(xiāng yīn)的意思:因果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贞观(zhēn guān)的意思:指人的品行高尚,道德高尚。
钟鼓(zhōng gǔ)的意思:指宴会或庆典上的钟声和鼓声,也用来比喻各种喜庆、热闹的场合。
- 注释
- 钟鼓:古代用于报时或庆典的乐器。
非:不是。
本:根本。
相因:相互关联。
仁声:充满仁爱的声音。
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醇:淳厚,深入。
贞观君:指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是他的年号。
隋陈:隋朝和陈朝,都是历史上衰败的朝代。
风俗:社会风气。
粹美:纯正美好。
惜哉:可惜啊。
无臣:没有贤臣。
- 翻译
- 钟鼓并非音乐的根本,它们之间仍有相互关联。
仁爱的声音深入人心,孟子对此有过深刻的阐述。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效仿自古的隋朝和陈朝?
社会风气并不纯正美好,可惜世间没有那样的贤臣出现。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古代圣贤文化的颂扬和个人理想的表达。首句“钟鼓非乐本,本末犹相因”表明音乐与礼仪并不是单纯为了快乐,而是连结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接着,“仁声入人深,孟子言之醇”则赞美儒家思想中的“仁”,指出它能够深入人心,并引用孟子的言论来形容这种品质是多么纯粹和高尚。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儒学的尊崇和推崇。
中间两句“如何贞观君,从古同隋陈”则是一个转折,诗人通过历史上的比较,提出一个问题:即使像贞观、隋朝这样的盛世,也与往昔相似,这里可能是在反思历代帝王的治国理念。
最后,“风俗不粹美,惜哉世无臣”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不佳以及缺乏贤能之士的忧虑和叹息。这里的“风俗”指的是社会上的习俗与文化,而“不粹美”则是说这些习俗已经变得不再纯洁和美好;“世无臣”则是在感慨当今之世缺少忠诚、才能兼备的贤臣。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贤文化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状况的批判和不满。王安石在这里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与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出他个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欲脱家
既欲修行,终全阒谧,出离尘俗相当。
莫凭外坐,朝暮起心香。
须是损妻舍事,违乡土、趖却儿娘。
常归一,民安国富,战胜又兵强。长长。
潇洒做,搜寻玄妙,认取清凉。
又凭空渺邈,大道无方。
只在圆光自照,明来后、堪用衡量。
重阳子,迎霜金菊,独许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