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道南祠下杂作·其三》
《道南祠下杂作·其三》全文
清 / 全祖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传(bù chuán)的意思:不传指不传颂、不传诵,表示不传播、不宣扬。

豪芒(háo m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气概或胆识雄奇,意志坚定,气势非凡。

流落(liú luò)的意思:指人因种种原因而失去家园、财产,流离失所,无固定居所。

木石(mù shí)的意思:指心如木石,形容人冷漠无情,毫无感觉。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史祸(shǐ huò)的意思:指历史上的灾祸或祸乱。

巍然(wēi rán)的意思:形容高大、威严的样子。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文孙(wén sūn)的意思:文孙是一个名词性成语,指的是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文简(wén jiǎn)的意思:指文章简洁明快,表达精炼。

消沉(xiāo chén)的意思:指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失去信心和动力。

载道(zài dào)的意思:指道路宽广,可以容纳车辆行驶。也比喻一个人的胸怀宽广,能容纳大事。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道南祠下杂作(其三)》。全诗通过对比文简与文孙、木石与文章的特性,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文化传承的感慨。

首句“文简文孙木石贤”,以“文简”与“文孙”相对比,前者指简洁明了的文字,后者可能暗指繁复华丽的文风。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简洁文字的可贵之处,同时也暗示了繁复文风的不足。接着,“木石贤”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对比,将木石的质朴与文章的精炼相提并论,寓意着真正的智慧和价值往往在于其本质的纯粹与直接。

次句“文章载道亦巍然”,点明了文章不仅承载了道理,而且在精神上达到了崇高的境界。这里“载道”二字,既体现了文章的道德教化作用,也暗示了其在思想上的高度。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如何史祸消沉后,流落豪芒总不传”,则转向了对历史的反思。在经历了所谓的“史祸”之后,那些曾经辉煌的文化和思想,似乎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逝,不再被后人广泛传颂。这里的“豪芒”可能象征着杰出的才华或重要的文化成果,而“流落”则表达了这些宝贵遗产在历史洪流中的流失与遗忘。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在赞美简洁明了的文字与质朴之美的同时,也对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脆弱性和易逝性发出了警醒。

作者介绍
全祖望

全祖望
朝代:清   字:绍衣   号:谢山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生辰:1705-1755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你喜欢

登多景楼

客里一登临,长歌惬壮心。

江山自今古,人物几消沉。

潮落淮南近,天垂海外深。

改之诗尚在,读罢欲沾襟。

(0)

聊城怀古

战国信多奇,妾妇良足耻。

悠悠千载馀,吾重鲁连子。

信义屈强兵,坚城书一纸。

功成不自居,长揖归故里。

诸侯欲帝秦,宁蹈东海死。

砥柱回狂澜,流芳炤青史。

虽非孔氏徒,不愧天下士。

聊城已非昔,高山勤仰止。

(0)

肃州八景·其三玉关来远

圣代文明遍九垓,河山设险玉门开。

月明虏使闻鸡度,雪霁番王贡马来。

泛泛仙槎浮瀚海,翩翩驿骑上金台。

幸逢四海为家日,独坐藩垣愧乏才。

(0)

肃州八景·其二北陌平沙

北上高楼接大荒,塞原如掌思茫茫。

朔风怒卷黄如雾,夜月轻笼淡似霜。

弱水西流青海远,将台南去黑山长。

远人遥指斜阳外,蔓草含烟古战场。

(0)

咏陈生际槎轩·其一

小巷通城辟,柴门逐水开。

渔歌随棹远,帆影过墙来。

柳密初侵院,庭幽半欲苔。

主人休沐至,于此涤尘埃。

(0)

凤台曲

吹箫来凤凰,弄玉偶箫史。

音声迭谐和,形体忽轩举。

彩云不复聚,华月照故址。

空遗千载名,流落无极止。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