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痕沾席透,峦影入窗低。
槛竹清修侣,瓶花法喜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坐静思的闲居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首句“兀坐黯无语”,生动地刻画出诗人独自一人,沉默不语的状态,营造了一种深沉内敛的意境。接着,“空阶闻鸟啼”一句,以鸟鸣打破寂静,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延续。
“墨痕沾席透,峦影入窗低”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室内环境的雅致与幽静。墨迹渗透席面,山峦之影映入窗棂,不仅展现了文人书房的特色,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与丰富。这里,墨与山峦的意象,既是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对精神境界的向往。
“槛竹清修侣,瓶花法喜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高洁的生活情趣。竹子作为君子的象征,与诗人相伴随,象征着纯洁与坚韧;瓶中的鲜花,如同法喜的妻子,为生活增添了几分喜悦与美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物质上的享受,更体现了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
最后,“比邻精舍好,何处觅招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居所的向往。精舍,即清净的住所,此处指理想中的居所;招提,佛教寺院的别称,象征着心灵的归宿。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精神家园的渴望,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闲适而富有哲思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精神境界的深刻追求。
天在地在我亦在,天改地改吾始改。
前身曾作孔子孟子为人憎,也曾为禹为稷为人爱。
来来去去非贪痴,自去自来自不知。
今生暂来作个咬啮菜根汉,焉知再来不遇文王出弹时。
四溟为罍杓北斗,举世攒眉我开口。
眼前不见白衣人,风月自当青田酒。
万事不预非无功,顺应为用虚为宗。
几度贫贱几度英雄,几度少年几度翁。
天吴紫凤任颠倒,披襟引满对秋风。
我本渔樵徒,山水足嘉遁。
昔也为凤凰,今焉乃驽钝。
反思生为人,虚食国家饭。
讵甘死贼手,钳口违公论。
孤忠破众逆,弥久气弥健。
决当乘良机,为国行天宪。
勇往直无前,一举四海劝。
谈笑解倒悬,尽释下民怨。
生或不就绪,死当偿夙愿。
罔使竟食言,劫劫抱长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