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到酒难觅,愁来夜不眠。
《襄城七夕》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村烟(cūn yān)的意思:指农村的炊烟,比喻平凡朴实的生活。
鼓盆(gǔ pén)的意思:指通过饮食或其他方式来增加体重。
茅店(máo diàn)的意思:茅店指的是简陋的茅草屋,比喻简陋的店铺或低劣的条件。
七夕(qī xī)的意思:指农历七月初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乞巧节”。在这一天,有许多浪漫的传说和习俗,主要以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为背景。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乌鹊(wū què)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个地方聚集,互相交流、讨论的场所。
一带(yí dài)的意思:一片区域,一片地方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张泰交的《襄城七夕》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在漫长的三个月旅途中度过七夕节的情景。诗中通过“万里劳三月”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时间的漫长,而“他乡七夕天”则点出了节日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接着,“几声茅店雨”和“一带晚村烟”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
“兴到酒难觅”写出了诗人想要借酒浇愁却无处寻觅的无奈,而“愁来夜不眠”直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无法排解的哀愁。最后两句“鼓盆余已久,乌鹊亦空填”,借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家庭团聚的深深期盼,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如梦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思乡以及对家庭的深深怀念,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