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宜多病,痴人岂识愁。
管窥天谓小,绳挽日难留。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怪梦十首(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个人抱负和家庭后代深切关怀,同时又不免感慨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抒情之作。
"身谋曾不暇,何况子孙谋。"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自己的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没有闲暇去考虑更多的事情,更遑论为子孙后代做长远打算了。这反映出诗人对个人理想的渴望与现实无奈之间的矛盾。
"我老宜多病,痴人岂识愁。"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迈多病的无奈,以及他人的不理解和冷漠。"痴人"通常指那些不知道深浅、不懂得珍惜的人或事,这里可能是自嘲,也可能是在感慨世人对老年疾病的漠视。
"管窥天谓小,绳挽日难留。" 这两句诗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古代测量天空大小的管子,另一个是古时丈量天地间距离的绳索。这两种工具都在强调时间和空间的有限与珍贵。
"将骑言何猥,苍茫下白楼。"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边塞行军图景,其中"将骑"指的是将领和他们的战马,而"苍茫"形容的是辽阔而荒凉的自然环境,"白楼"可能是军营之中的建筑。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将军中严峻紧张的气氛与外界广袤无垠的自然景观相结合,表现了战士们即使在艰苦条件下也要坚守岗位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抱负、家庭责任、生命易逝以及边塞战争等主题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