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骸骨,龙蚁共一朽。
圣贤独不死,天若顾之厚。
太昊初画卦,迄周兴井柳。
末学能臻兹,身泯誉常有。
大备(dà bèi)的意思:准备充分,准备万全。
纲常(gāng cháng)的意思:纲常指的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它是指社会秩序和人们行为准则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骸骨(hái gǔ)的意思:指尸骨,比喻事物的最基本的部分或残余。
经制(jīng zhì)的意思:指经验丰富、能力高强的人。
立言(lì yán)的意思: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主张
鲁叟(lǔ sǒu)的意思:指老人,尊称年老有德行的人。
末学(mò xué)的意思:指学问或知识浅薄,学识不精深。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圣门(shèng mén)的意思:指道德、学问或技能高超的门派、学府或机构。
太昊(tài hào)的意思:太昊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也是夏朝的创始人。成语“太昊”常用来形容人物的高尚品质或伟大的功绩。
晚出(wǎn chū)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出现的时间晚于预期或晚于其他人或事物。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微疵(wēi cī)的意思:微小的瑕疵或缺陷。
先后(xiān hòu)的意思:先后指顺序、前后次序。
异端(yì duān)的意思:
◎ 异端 yìduān
(1) [strange omen]∶异常的吉兆。现多指自认为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朱熹集注:“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 焦循补疏:“各为一端,彼此互异。”
(2) [heterodoxy;heresy]∶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属于次韵汪以南閒居漫吟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通过对古圣贤者的追忆和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尊重和个人学问未竟的遗憾。
“何人不骸骨,龙蚁共一朽。”此句描绘出时间无情、生命易逝的情景,即便是英雄豪杰,也难逃时光的磨损,与普通生物共享同一宿命。龙蚁在这里象征着高贵和低微,而“骸骨”则代表了生命的消亡。
“圣贤独不死,天若顾之厚。”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文化理想,即圣贤之人虽身亡,但其思想和精神却能长存,彷彿受到上天特别的眷顾。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智慧和道德典范的崇敬。
“太昊初画卦,迄周兴井柳。”这两句回溯到远古时代的文化创造,提及了黄帝(太昊)创立八卦和周公(迄周)开凿井田的智慧。井柳指的是井田制,即古代一种田地划分方式,这里的“兴”字表明了对这种文明成就的肯定。
“经制斯大备,中坠赖鲁叟。”这里强调了儒家经典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经制即儒家的典籍,而“斯大备”指的是这些典籍的完备与全面。中坠(孔子)是儒学之宗,鲁叟则是对孔子的尊称。
“立言栋纲常,万古绝夷丑。”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建立不朽文字和思想传承的追求。“立言”指的是树立伟大的言论,“栋纲常”则意味着这些言论能够如同坚固的梁木一般,经久不衰。而“万古绝夷丑”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传承的永恒性和无可匹敌。
“荀扬犹微疵,晚出揭韩斗。”这里提及了两位儒家学者荀况(荀扬)与扬雄,他们虽然在学问上有所不足,但仍不失为后世学习的榜样。晚出的揭耀和韩愈(揭韩斗)则是唐代文学大家,诗中赞美他们对文學的贡献。
“力禦异端侮,圣门俨先后。”此句强调了不同学派间相互尊重与交流的重要性。圣门指的是儒家,而“俨先后”则表明了儒家的宽容和包容。
最后,“末学能臻兹,身泯誉常有。”诗人自称为末学,即晚学者,对于这些文化遗产和智慧的传承表示出自己的努力与追求,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留下一些值得称道的成就。
捧得瑶华句。向晴窗、迥环雒诵,瓣香重炷。
戛玉敲金夸绝调,久仰先生名著。
双管笔、鸾翔凤翥。
白傅高怀贪隐逸,伴林泉、种竹云深处。
超尘境,乐真趣。闺中未学劳虚誉。
愧微才、未工织锦,难追咏絮。
辛苦天涯伤寄迹,客里年光偷度。
空梦断、故乡云树。
不尽沧桑身世感,怅穷途、漂泊谁青顾。
愁如许,那堪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