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遍听师语,终不破纠缠。
十月江风多,留毛盖脑寒。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惨然(cǎn rán)的意思:形容极度悲伤、凄凉的样子。
参学(cān xué)的意思:参加学习或参观学习。
何似(hé sì)的意思:表示与之相比或相似的事物相差很远,形容差距非常大。
会面(huì miàn)的意思:相见、见面
纠缠(jiū chán)的意思:指事物相互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解或解决。
苦难(kǔ nàn)的意思:指人遭受痛苦和困苦的经历或境遇。
模糊(mó hu)的意思:形容事物不清晰、不明确,不容易辨认或理解。
木子(mù zǐ)的意思:指人的心地纯朴、坦率,不做作,不偏僻。
十月(shí yuè)的意思:指时间或期限的最后阶段,也用来形容事物接近完成或结束。
一会(yī huì)的意思:一小段时间
只消(zhǐ xiāo)的意思:只需、只要、只需要
转告(zhuǎn gào)的意思:传达别人的话或消息。
紫朱(zǐ zhū)的意思:形容颜色鲜艳夺目。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的《别无念》。诗中描绘了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和不舍之情。
首句“五年一会面,一别不惨然”,表达了长时间未见后重逢的喜悦,以及分别时的伤感。接着,“只消三回别,便是十五年”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分别之痛的深刻,即使短暂的离别也仿佛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念我志参学,黄杨木子禅”表明了诗人对修行和悟道的渴望,将自己比作寻求禅悟之人,希望通过学习和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百遍听师语,终不破纠缠”体现了诗人对知识或真理的追求,尽管反复聆听教诲,却始终未能彻底理解或摆脱内心的困扰,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和复杂。
“辟彼生肓人,生不识紫朱”运用比喻,将无知者与有知者进行对比,指出知识或智慧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转告转模糊”的描述,揭示了知识传递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别师既不忍,留师复苦难”表达了诗人与师友分别时的矛盾心情,既舍不得离开,又难以留下,展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对师友的依恋。
最后一句“十月江风多,留毛盖脑寒”描绘了离别时节的寒冷景象,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进一步强化了分别的痛苦感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师友分别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知识、修行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志士轻离别,贫贱事多违。
秋风车马中,故人高卧时。
远客江南至,尘土满素衣。
既申离合情,中多劳苦辞。
欢笑未几何,感叹已乘之。
欲及田里事,复愁疾疢滋。
亹亹流景迁,榆柳各变衰。
偃息寄一室,朝夕终在兹。
委运复何言,人生信可疑。
我独何为者,日出暮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