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憩书斋静,因凭松牖閒。
野花还自馥,涧实未全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探访精舍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之美。
首句“当秋探奥境”,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秋天是自然界最富有变化和深邃意境的季节,而“奥境”则暗示了精舍所在之地的神秘与深邃。诗人以“信步”开始探索,展现了他自由自在、随性而行的态度,同时也预示着将有一番不凡的体验。
“得禅关”一词,不仅指出了精舍的宗教性质,也暗含了诗人在此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与解脱。接下来的“聊憩书斋静,因凭松牖閒”,进一步描绘了精舍内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在这里暂时放下尘世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野花还自馥,涧实未全殷”,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和谐。野花自开自落,涧中的果实尚未完全成熟,这些细节都充满了生机与自然的韵律,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数树寻金粟,何殊赋小山”,诗人将眼前的景致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小山”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这里的“金粟”可能象征着秋天的果实,或是某种珍贵的自然宝藏,与“小山”形成了一种诗意的对比,既赞美了眼前之景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精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意以及内心世界深刻的感悟,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连天迷春泽。萦情犹恋,买醉芳陌。
碎踏杨花过谢桥边,却似曾识。茸帽侧。
想飞琼伴侣行缀,宫粉笼碧。
记东城閒步,南苑赏心,疑是画墙隔。
悠悠凭时神仙客。掩曲径回堤路千百。
絮雨无声,露草无痕,斜照无色。歌太白。
且消凝、几多香影,何许裙屐。
细重认、如玉襟怀,水清堪比德。
是谁挂离愁千片。寸寸鱼天,欲行还懒。
小雨微低,嫩晴先峭雁边远。
一船风影,春未老,桃花怨。
画出水行程,看叶叶烟中齐展。别岸。
记樯竿白处,转过树梢犹见。
天涯燕子,送斜日泊何乡县。
更不信五两翩翩,绝无法将他吹转。
羡港口人家,挝鼓潮回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