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蠃味已厚,况乃蟹与蜞。
潮去沙满滩,拾掇盈篱箕。
杀烹数莫记,琐碎臭且奇。
暴殄(bào tiǎn)的意思:指草率、浪费地对待珍贵的物品或资源。
藩篱(fān lí)的意思:指用来限制或保护某种事物的界限或规则。
肥大(féi dà)的意思:形容事物过于庞大、膨胀或者人体肥胖。
海物(hǎi wù)的意思:指海洋中的生物,也可以泛指海洋中的事物。
洪波(hóng bō)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声音高亢。
蛟蜃(jiāo shèn)的意思:指巨大的蛇或巨大的鱼。
咀嚼(jǔ jué)的意思:咀嚼是指用牙齿把食物咬碎并慢慢嚼食,引申为深思熟虑、反复思考。
况乃(kuàng nǎi)的意思:更何况,何况
鳞介(lín jiè)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琐碎。
浦屿(pǔ yǔ)的意思:指水边的小山,也用来形容一片小岛。
人为(rén wéi)的意思:由人为主动创造或引起的事物或行为。
拾掇(shí duo)的意思:整理、收拾
琐碎(suǒ suì)的意思:指事物细小、繁琐,没有大的价值或意义。
呀口(yā kǒu)的意思:形容人说话粗鲁、不文明。
云气(yún qì)的意思:云气是指云彩的形态和气象变化,也用来比喻人们的言行举止。
这首诗描绘了广东地区的饮食习俗,对海鲜的热爱达到了极致。诗人提到当地人对各种海洋生物几乎无所不食,从味道鲜美的虾螺到更有特色的蟹和蟛蜞。潮汐涨落之间,人们忙碌地捕捞,潮退后沙滩上满是收获,这些海鲜被大量宰杀烹饪,尽管数量众多,但人们似乎只顾满足口腹之欲,忽视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资源的珍惜。
诗中以“蛟蜃吐云气,腹以人为饴”形象地比喻人们对海鲜的贪婪,仿佛海鲜是他们的食物来源,而人类的欲望如同蛟龙蜃怪般越来越大。最后两句“呀口日肥大,洪波谁敢窥”,寓言般地警告过度捕捞可能会带来的后果——海洋生态的破坏,连大海的浩渺也可能因人类的贪婪而不再让人敢于探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粤俗嗜海物为切入点,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绿槐阴外听蝉吟,节过分龙夏已深。
千里亢阳忧岁旱,一时甘雨快人心。
养禾不害连朝曀,沃暑应容数日霖。
多谢同寮怜老拙,双南佳句竞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