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黄鹂(huáng lí)的意思:形容人的口才好,能言善辩。
佳人(jiā rén)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也可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景色。
柳阴(liǔ yīn)的意思:指柳树下的阴凉之处,比喻舒适宜人的环境。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上客(shàng kè)的意思:指高贵的客人或重要的访客。
树头(shù tóu)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首要地位或领导地位。
太子(tài zǐ)的意思:指皇帝的儿子,也泛指贵族的子弟。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依稀(yī xī)的意思:模糊地看到或记得,不清晰或不确切地知道。
- 注释
- 绿柳:形容柳树的颜色为绿色。
阴犹薄:树荫还不浓密。
黄鹂:一种鸣叫悦耳的黄鸟。
啭已清:鸣叫声已经清亮。
年年:每年。
舟上客:乘船的旅客。
处处:到处。
树头声:树梢上的鸟鸣声。
髣髴:仿佛,好像。
佳人:美女,这里比喻美妙的声音。
太子笙:古代贵族子弟所吹奏的笙箫,象征高雅音乐。
夕阳:落日。
听不足:听不够,意犹未尽。
旧荒城:废弃的古城。
- 翻译
- 绿色柳树下的阴凉还很稀疏,黄鹂鸟的鸣叫声已经清脆起来。
每年在船上的人们,都能听到树梢上传来的鸟鸣声处处响起。
那声音仿佛佳人的低语,又似太子的笙箫声隐约可闻。
听着夕阳下悠扬的鸟鸣不愿离去,它们飞进了古老的荒废之城。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莺》,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乘船所闻的黄鹂鸣叫。首句"绿柳阴犹薄"写出了初春柳树的嫩叶和稀疏的树荫,"黄鹂啭已清"则生动地刻画了黄鹂鸟清脆悦耳的叫声。接下来的"年年舟上客,处处树头声"表达了诗人每年都能在舟行中听到黄鹂的歌声,声音从树梢传来,四处回荡。
"髣髴佳人语,依稀太子笙"运用了比喻,将黄鹂的鸣叫比作佳人的轻语和太子的笙乐,增添了诗意的意境。最后两句"夕阳听不足,飞入旧荒城"以夕阳西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黄鹂鸣叫的留恋不舍,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黄鹂的歌声飞入旧城,似乎带走了诗人的一片思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黄鹂的鸣叫,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近山
羸病知难赋远游,尚寻好景送悠悠。
乱山孤店雁声晚,一马二童溪路秋。
扫壁有僧求醉墨,倚楼无客话清愁。
残年敢望常强健,到处临归为小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