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挹风竹,如听渊明言。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柴桑(chái sāng)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艰苦的地方。
公心(gōng xīn)的意思:公心指的是公正的心态和为人民谋福祉的态度。
康庐(kāng lú)的意思:康庐指的是安定和谐的家庭或居所。
明言(míng yán)的意思:直言不讳,毫不隐瞒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南斗(nán dòu)的意思:南斗是指南天北斗星座的七颗星星,比喻人才出众、学问渊博。
千年(qiān nián)的意思:指长时间,形容时间的长久。
有口(yǒu kǒu)的意思:形容能言善辩、口才流利,也指有名声或有人帮助。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作歌(zuò gē)的意思:指以歌曲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等。
- 翻译
- 康庐山高插入南斗星,西边则是著名的柴桑山。
我曾前往那风竹之地,仿佛聆听陶渊明般的言语。
我作歌抒怀,这首诗流传至今已近千年。
虽然有口可述,但公心之道谁又能传承呢?
- 注释
- 康庐:指庐山。
南斗:古代星宿名,象征南方。
柴桑山:位于江西九江,是陶渊明的故乡。
挹:汲取,引申为欣赏。
风竹:风吹竹林,形容环境清幽。
渊明言:陶渊明的思想或诗歌。
挽:挽歌,哀悼或自挽之意。
垂千年:流传了数百年甚至千年。
口可与饮:可以述说或传达。
公心:公正无私的心。
谁其传:谁能继续传承这种精神。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自然之中与古人对饮的幻想。"康庐插南斗, 其西柴桑山"中的“康庐”可能指的是古代星官名,意境开阔,将听筒插入南斗七星之中,这是诗人超脱现实、与宇宙沟通的一种意象手法。其后“其西柴桑山”则是具体的地理环境描写,柴桑即今江西省上饶县一带,是古时文人墨客常游之地。
“我往挹风竹,如听渊明言。”诗人行走在风中的竹林里,感觉就像是在聆听东晋名士陶渊明的说话,这里的“挹”字用得非常生动,它既可以理解为吸收、感受,也可解作仿佛、似乎,是对古人雅致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怀。
“作歌以自挽,于今垂千年。”这里诗人提到自己创作歌曲以自我陶醉,这些作品将会流传千年,这是一种文化自信与时间的超越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生命力的坚信。
最后两句“有口可与饮,公心谁其传。”则是对能和古人共饮的人或心灵相通之人的追问,是一种无奈与孤独。这里的“有口”指的是愿意倾听诗人心声的人,“公心”则是指那些能够理解诗人内心世界的人,这里的“传”字,既可以理解为传递,也可解作传承,是对真正能够理解自己精神世界之人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想象与古人陶渊明对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历史文化的深刻感受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三寺回,呈上府主严司空,时因寻寺,道出
谢公恣纵颠狂掾,触处闲行许自由。
举板支颐对山色,当筵吹帽落台头。
贪缘稽首他方佛,无暇精心满县囚。
莫责寻常吐茵吏,书囊赤白报君侯。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驯犀
建中之初放驯象,远归林邑近交广。
兽返深山鸟构巢,鹰雕鹞鹘无羁鞅。
贞元之岁贡驯犀,上林置圈官司养。
玉盆金栈非不珍,虎啖狴牢鱼食网。
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腊月北风霜雪深,踡跼鳞身遂长往。
行地无疆费传驿,通天异物罹幽枉。
乃知养兽如养人,不必人人自敦奖。
不扰则得之于理,不夺有以多于赏。
脱衣推食衣食之,不若男耕女令纺。
尧民不自知有尧,但见安闲聊击壤。
前观驯象后驯犀,理国其如指诸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