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中(bù zhōng)的意思:不中有中。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仿佛(fǎng fú)的意思:像,似乎,好像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数字(shù zì)的意思:数字指代数目和计算,也可以表示数量和数值。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缘底(yuán dǐ)的意思:指两人因为缘分浅薄而无法成为真正的朋友或伴侣。
中书(zhōng shū)的意思:指被任命为官员的人,也指官吏。
中书君(zhōng shū jūn)的意思:指官职高、才能出众的文官。
- 注释
- 凄凉:悲凉、冷清。
雨露:比喻恩泽或遭遇。
三年后:经过了很长时间。
尘埃:微小的尘土,这里比喻遗留的痕迹。
数字馀:极少数,微不足道。
至用:为何使用。
榴皮:石榴皮,可能指代某种装饰物。
缘底事:因为什么原因。
中书:担任中书的职责。
岂:难道。
- 翻译
- 三年后的凄凉雨露,只剩下微不足道的尘埃般痕迹。
为何要用榴皮来装饰,难道你中书君不是真正的中书?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乐于淡泊的生活态度。开篇“凄凉雨露三年后,仿佛尘埃数字馀”两句,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表达,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待遇之物持有淡然之心的态度。接下来的“至用榴皮缘底事,中书君岂不中书”则展示了诗人在饮酒之际,以石榴皮作为书写工具,在墙壁上留下诗句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艺术的即兴表达。
全诗通过对比富与贫、忧与乐,表明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两句,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察,也是对个人精神追求的一种宣言。诗人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心灵的满足和生活的自得其乐。
"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两句,则进一步展示了作者的豪放与豁达。他用好客的态度对待朋友,用黄金换取书籍的行为,彰显出他重视文化和精神财富的价值观念。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先生的人生哲学,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