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今鲜传,甚于药杀人。
《读素问十六首·其十四》全文
- 注释
- 工巧:精细巧妙。
圣神:极其神圣,技艺高超。
不尽言:未能完全表达的精湛技艺。
极艺:技艺的顶峰。
鲜传:很少流传。
药杀人:误用药物可能导致致命后果。
庸医:技术平庸的医生。
寡欲:节制欲望。
全其身:保全自身健康。
- 翻译
- 用针的技术精细巧妙,用药的手法被尊为神圣。
伯高(古代名医)有许多未尽之言,达到技艺巅峰并非易事。
如今针灸技术传承稀少,甚至比误用药物更危险。
比起庸医之手,保持淡泊欲望才能保全生命。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医生方回所作,名为《读素问十六首(其十四)》。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中国传统医学特别是在针灸和药物治疗方面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之心。
"用针取工巧, 用药称圣神。伯高不尽言,极艺未易臻。"
这里,方回通过“工巧”二字赞扬了中医针灸的精妙技术,同时将中医药物治疗比喻为“圣神”,体现出中医学对自然与人体和谐统一的哲学理念。他还引用古代名医伯高,指出医术之高深莫测,即便是技艺超群的医生,也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其奥妙。
"针法今鲜传,甚于药杀人。与落庸医手,寡欲全其身。"
接着,方回感叹现在真正懂得针灸之术的人已不多见,而且错误使用针灸甚至比滥用药物更为危险。他提到了“庸医”——那些不够格的、缺乏真实医德和医学知识的医生,希望他们能够收敛心性,不致于误人子弟。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方回对传统中医学术的尊重与维护,以及对于医疗行业应有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强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