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深远的山林图景。"白云最深处,时有伐木声",开篇即以“白云”与“伐木声”构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最深处"三字暗示了探索未知、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而“伐木声”则在静谧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接着,“长歌互相答,澹然忘世情”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世俗的情感体验。长歌之声在山谷间回荡,仿佛是心灵深处的呼唤与回应,传递着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共鸣。这里的“长歌”不仅指声音,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自由与释放,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澹然忘世情”,则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彻底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和困扰。
整体而言,这首《燕山樵歌》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哲学思考。它不仅是一首描绘山林美景的诗歌,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和谐统一的象征,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然美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雨
轻风递迟折,春夜苦复长。
脉脉夜来雨,如缕萦羁肠。
抚卷不成读,篝灯熌馀光。
渺矣望故园,帝乡复何方。
伊昔年少心,屣脱声利场。
纷如睦下吏,晨莫徒皇皇。
佳游剧遐想,吏隐良参商。
拊心愧江云,濯足悲沧浪。
既乖齐竽调,徒抱荆璞伤。
侯封亦漂技,千金购奇方。
西燕正低掠,北鸿翩回翔。
物候转目新,尘颜非故常。
驾言阻归牵,昨梦劳悠扬。
怀哉紫荆树,连枝发幽芳。
况兹饥馑馀,禄食惭赪鲂。
明朝一雨霁,南陌行春桑。
朱侍御子宜别山亭
高人厌嚣閧,结搆临幽深。
井络仅尺咫,窈然得山林。
江清动城表,竹密罗庭阴。
风籁浣尘听,野容延赏心。
上奉白发欢,春酒时开襟。
下偕连枝乐,埙篪和且湛。
闭阁复晏坐,累遣虑已沉。
漱齿诵玄书,焚香挥玉琴。
冥鸿渺天末,悠悠遗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