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蝉》
《蝉》全文
隋朝 / 虞世南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高声自远,非是秋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高声(gāo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响亮。

流响(liú xiǎng)的意思:流传的声音或消息。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注释
垂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翻译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蝉的鸣叫声来表达诗人对高洁之境的向往和赞美。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这两句诗形象地描述了蝉在树梢间饮用清凉的露水,并以此作为能量发出了悠扬的鸣叫声。这不仅展示了蝉生存的情景,也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物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欣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蝉鸣叫声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蝉虽小,却能在高处发声,使声音传得很远,这象征着诗人对高洁、超脱世俗的追求。后半句“非是藉秋风”说明蝉的鸣叫并非依赖于秋天的微风,而是它内在生命力的展现。这也可以被解读为诗人想要传达的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蝉鸣叫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大的赞美。

作者介绍
虞世南

虞世南
朝代:隋朝   字:伯施   籍贯: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   生辰:558年-638年7月11日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猜你喜欢

寒食后试新茶因忆故山植茶先垄之畔间别者数年矣

何处茶山好,云腴美建溪。

黄芽先蛰出,紫笋入春齐。

持赠逢新火,斜封认远题。

故园应比昔,客梦几樵西。

(0)

桃花

隙地才如掌,绯桃亦数株。

秦源迹岂类,潘县意堪俱。

嫩叶含风袅,飞花满径铺。

刘郎偏有恨,竟日忆玄都。

(0)

又和元夕四首·其四

入社能为主,登堂侈集贤。

衣冠惭上客,钟鼓乐初筵。

夜色过新雨,山光落紫烟。

赋才俱擅羙,谁愧在卢前。

(0)

出京阻雨

久客长安陌,缁尘日上衣。

计程方跋涉,听雨转霏微。

恋阙身难系,忧时愿不违。

冲泥非傍险,前路有晴晖。

(0)

大风过采石泊舟时自慰

放舶春流驶,烟波却自愁。

半帆过采石,孤屿望仙楼。

水阔鱼龙宅,天空雁鹜洲。

长风吹不尽,薄暮喜维舟。

(0)

寄题飞泉洞二首·其一

洞倚诸天胜,泉飞万壑寒。

枕流山瀑细,开径野云宽。

入会方莲社,招游并鹖冠。

鹤书如可待,难恋一枝安。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