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馨吹藓落,秋梦隔尘飞。
玉涧清无恙,苕年梦已违。
佛衣(fó yī)的意思:指非常贫穷,衣着破烂,几乎赤身裸体的状态。
含怨(hán yuàn)的意思:心中怀有怨恨之情。
髻影(jì yǐng)的意思:指女子的头发束成髻的影子。比喻女子的容貌。
螺髻(luó jì)的意思:形容女子盘发成螺旋状。
明天(míng tiān)的意思:指明天,也指未来的日子。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亭亭(tíng tíng)的意思:形容婀娜多姿、姿态优美的样子
无恙(wú yàng)的意思:没有受伤或遭受损失,平安无事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舒啸桥上眺望芙蓉峰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首句“拭翠明天地”,以“拭翠”形容天空的碧绿与清澈,仿佛是用翠色擦拭过一般,形象地描绘出天空的纯净与广阔。接着,“湔虹澹佛衣”一句,通过“湔虹”(洗涤彩虹)与“澹佛衣”(使佛衣淡雅),营造了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美的深刻体悟。
“暗馨吹藓落,秋梦隔尘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超脱的意境。暗香拂过,使得苔藓轻轻落下,仿佛是自然界的轻声细语,而“秋梦隔尘飞”则将季节的变换与内心的思绪巧妙结合,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宁静生活的珍惜。
“玉涧清无恙,苕年梦已违”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山间的溪流(玉涧),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梦想的变迁。这里的“苕年”可能指的是短暂或稍纵即逝的时光,与“梦已违”形成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最后,“亭亭螺髻影,含怨迥何依”两句,以“螺髻影”比喻山峰的轮廓,赋予其动态之美,同时“含怨”二字则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丝复杂的情感色彩,似乎在暗示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遗憾或不满,但“迥何依”三字又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似乎在说,无论情感如何复杂,最终都应归于平静与自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在面对时光流转、梦想与现实的差异时的复杂心情。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和哲理意味,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时间的深刻思考。
芳菲触目已萧然,独著金衣奉老仙。
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万卉不成妍。
一曲离歌,烟村人去,马头微雪新晴。
隔年光景,回首近清明。
断送残花又老,春波净、湖水初平。
谁重到,雕阑尽日,遥想画桥横。高城。
凝望久,何人为我,重唱馀声。
问桃李如今,几处阴成。
老去从游似梦,尊前事、空有经行。
犹能记,殷勤寄语,多谢故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