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铅正同炉,愿分精与粗。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古 意 赠 梁 肃 补 阙 唐 /孟 郊 曲 木 忌 日 影 ,谗 人 畏 贤 明 。自 然 照 烛 间 ,不 受 邪 佞 轻 。不 有 百 炼 火 ,孰 知 寸 金 精 。金 铅 正 同 炉 ,愿 分 精 与 粗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炼(bǎi liàn)的意思:形容经过多次磨练、锤炼,变得非常坚强、有能力。
不有(bù yǒu)的意思:没有,没有存在或拥有某种东西
谗人(chán rén)的意思:指心胸狭窄,喜欢挑拨离间,散布谣言,陷害他人的人。
忌日(jì rì)的意思:忌日指的是对某些人或事物的忌讳和纪念日。
金精(jīn jīng)的意思:指金子和精明能干的人。
炼火(liàn huǒ)的意思:炼火是指烧火的过程,也可以比喻通过艰苦努力来磨炼自己。
日影(rì yǐng)的意思:日影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形成的影子。
孰知(shú zhī)的意思:谁知道
贤明(xián míng)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聪明能力,尤指君主或领导者具备的明智才能。
邪佞(xié nìng)的意思:指人心险恶,言行不正,为非作歹。
照烛(zhào zhú)的意思:用蜡烛照亮,比喻揭露真相或暴露事物的本质。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 注释
- 曲木:比喻不正直的人。
日影:比喻贤能者的光辉。
谗人:指说坏话、进谗言的人。
贤明:指有德行、智慧的人。
自然照烛:比喻公正无私的评判。
邪佞:指邪恶、不正直的人。
轻:轻视,忽视。
百炼火:比喻严峻的考验或磨砺。
寸金精:比喻极珍贵的东西,这里指黄金的纯度。
金铅:金属元素,这里象征好的品质和杂质。
精与粗:比喻精华和杂质,或者好的品质和不好的品质。
- 翻译
- 弯曲的木材怕日光照射,因为奸佞之人畏惧贤能者的光明。
正义如同自然之光,不会被邪恶小人轻易忽视或轻视。
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考验,怎能了解黄金的纯度。
就像提炼金铅的熔炉,希望将精华和杂质分开。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古意赠梁肃补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品德高尚、光明磊落之人的赞美,以及对于那些心怀叵测、阿谀奉承之人的人生观察。
“曲木忌日影,谗人畏贤明。”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手法,把那些自自然而然的树木形态与人世间的善恶进行对比。曲木不愿受日光照耀,是因为其本性纯净,不愿沾染尘世的污秽;而谗人则畏惧贤者明察之心,恐怕自己的阴私被揭露。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正直之人的敬仰和对奸佞小人的鄙视。
“自然照烛间,不受邪佞轻。” 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上述观点。自然界的光明不仅仅是日月星辰所发出的光,而是在人间也能找到真正的光明,即那些不受世俗纷扰、保持本真的心灵。而“不受邪佞轻”则指出这样的光明不会受到任何庸俗邪恶之人的影响。
“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这两句诗借用了古代冶炼金属的过程来比喻人性的考验。没有经过千锤百炼,就无法识别出真正的纯金,即如同在人世间,没有经历过风雨磨难,就很难辨认出一个人的真实品质。
“金铅正同炉,愿分精与粗。” 最后两句诗则是作者表达了对于人性的鉴别和选择的态度。就像在冶炼过程中,金铅虽然暂时混合于一炉,但最终还是要将纯净的金子与杂质区分开来一样,作者也希望能够明辨是非,将真诚之心与世间的庸俗分别开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冶炼过程的比喻,强调了对于品德的尊重和鉴别,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认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