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白川为带,烟青峰作帏。
定中闻远鸟,坐起见遥池。
这首诗描绘了山城之巅一座寺庙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在此地的静谧体验。诗中的“罗浮庵”位于山城的高处,选择此地建立寺庙,无疑是为了欣赏绝佳的风景。诗人在描述环境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
首先,“沙白川为带,烟青峰作帏”,这两句诗以“沙白”与“川”、“烟青”与“峰”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了一幅山水相依、色彩分明的画面。沙岸的白色与河流的流动交织成一条美丽的带子,而远处的青山则如同帷幕般环绕着整个画面,增添了层次感和深度。
接着,“定中闻远鸟,坐起见遥池”,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寺庙的宁静氛围。在禅定之中,远处的鸟鸣声清晰可闻,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起身时,可以看到远方的池塘,水波不兴,映衬着周围的景致,更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每到南屏静,亲人月色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南屏的特别情感。每当来到这里,他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仿佛月光也更加温柔地照耀着这片土地,与人亲近。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将罗浮庵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既壮美又静谧的山水画卷。
泽国秋光淡,诗家夜会清。
雨馀逢月色,风静得琴声。
小径幽虫绝,寒阶落叶并。
尝茶不拟睡,自起绕池行。
万里不自照,清光随雨休。
可堪幽魄死,还似去年秋。
有笛悲遥夜,无人在远楼。
共谁高枕卧,相与梦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