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孙 守 宋 /毛 滂 回 首 长 城 卧 落 霞 ,云 开 桂 影 过 昏 鸦 。不 须 更 要 千 红 翠 ,醉 眼 灯 前 已 乱 花 。
- 注释
- 回首:回头看。
长城:古代中国的军事防御工程。
卧落霞:沉浸在夕阳余晖中。
云开:云层散开。
桂影:月光,这里借指月亮。
过:穿过。
昏鸦:傍晚的乌鸦。
更:更加。
千红翠:形容各种鲜艳的颜色。
醉眼:因饮酒而眼神模糊。
灯前:灯下。
乱花:纷乱的花影。
- 翻译
- 回望长城沐浴在晚霞中,云层散开,月光洒下,乌鸦归巢。
无需欣赏万千繁华色彩,酒醉眼前,灯火阑珊处已觉花影纷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长城落日、云霞共舞的壮丽景象,再现了桂花飘香与昏鸦飞过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回首”二字,传达出一种既敬畏又亲近自然的心情。
“不须更要千红翠”,表明诗人对眼前美景已感满足,不需更多繁复的装饰。这句话也隐含着对过度修饰或追求奢华生活的轻视态度,体现出诗人淡泊名利、简约生活的品格。
“醉眼灯前已乱花”,则是借醉酒之眼看灯光下的花影,表达了一种宴酣中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享受。这里的“乱花”不仅指视觉上的混乱,更隐喻着心灵深处对美好的迷离与陶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长城、云霞、桂花、昏鸦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艺术加工。同时,诗中流露出的一种超然物外、享受简约生活的情怀,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由水岩过大峪登紫石崖
才下东峰巅,又上西山顶。
人或笑其劳,吾自厉吾猛。细路循岩■,登顿披榛梗。
鸟鸣林壑幽,犬吠林坞静。
过涧时低头,攀崖还引领。
流泉足底鸣,激石声作哽。
曲磴盘环环,平梁横侹侹。
行行且复休,小坐据高岭。
南望海天阔,晴空开万顷。
城郭带斜阳,白沙接溟涬。
四山红叶红,更比春光靓。
傍晚寻路归,十步九换景。
童冠共陶然,歌吟忘路永。
到寺日已沈,夜游还烛秉。
寓内多名山,焉能遍游骋。
人苦不得间,蓬莱在人境。
江阴阎公祠
暨城斗大江之隅,县慰一官尤区区。
天柱倾颓地维裂,孤垣七尺屹不折。
王师百万渡江来,降幡遍竖城门开。
江南一路传檄定,当车螳臂何愚哉。
大令弃城走,主簿迎马首。
吾所守者国与君,无国无君谁与守。
我公一怒须戟张,奋身许国辞慨慷。
一成一旅尚尤复,矧兹百雉雄金汤。
谁知天心在鼎革,早识全军气如墨。
城中雀鼠供饔飧,麾下南雷共心力。
月轮惨惨挂围城,剑戟薄霜寒逾明。
乌鹊不鸣鼓角寂,一营唱彻《转五更》。
曲声凄苦笛迸裂,此夕三军泪如血。
西风萧萧江水寒,饮入我军亦惨绝。
一朝城陷公坦夷,噬指自书绝命词。
一丈之帛三十字,血光宝气何淋漓。
太祖养士长已矣,犹有江干一典史。
人物独殿十七朝,江山手挽三百里。
此材乃屈簿尉资,有明之亡亦已迟。
中原六军一朝溃,谁与主者曰督师。
新安长平事非偶,自甘骈死古罕有。
六七万人无一降,万骨茔高积如阜。
灵祠恰傍东平王,人称公是张睢阳。
我谓公节更青进,夷齐庶几同辉光。
圣朝宽大迈前古,优诏褒嘉锡祠宇。
成周穆考亦神圣,不封首阳一抔土。
《江阴阎公祠》【清·冯桂芬】暨城斗大江之隅,县慰一官尤区区。天柱倾颓地维裂,孤垣七尺屹不折。王师百万渡江来,降幡遍竖城门开。江南一路传檄定,当车螳臂何愚哉。大令弃城走,主簿迎马首。吾所守者国与君,无国无君谁与守。我公一怒须戟张,奋身许国辞慨慷。一成一旅尚尤复,矧兹百雉雄金汤。谁知天心在鼎革,早识全军气如墨。城中雀鼠供饔飧,麾下南雷共心力。月轮惨惨挂围城,剑戟薄霜寒逾明。乌鹊不鸣鼓角寂,一营唱彻《转五更》。曲声凄苦笛迸裂,此夕三军泪如血。西风萧萧江水寒,饮入我军亦惨绝。一朝城陷公坦夷,噬指自书绝命词。一丈之帛三十字,血光宝气何淋漓。太祖养士长已矣,犹有江干一典史。人物独殿十七朝,江山手挽三百里。此材乃屈簿尉资,有明之亡亦已迟。中原六军一朝溃,谁与主者曰督师。新安长平事非偶,自甘骈死古罕有。六七万人无一降,万骨茔高积如阜。灵祠恰傍东平王,人称公是张睢阳。我谓公节更青进,夷齐庶几同辉光。圣朝宽大迈前古,优诏褒嘉锡祠宇。成周穆考亦神圣,不封首阳一抔土。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2767c6a2f64c838291.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