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诗《题渊明对菊图》由明代诗人靳贵所作,描绘了一幅隐逸高雅的画面。诗中以“栗里风光别后诗”开篇,巧妙地将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与“栗里”这一地名相联系,暗示了陶渊明远离尘嚣、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接着,“清樽独咏晚香时”一句,通过描绘陶渊明独自饮酒吟诗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他晚年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折腰欲问归来意,只许东篱老菊知。”这两句诗则更加深了这种隐逸氛围。诗人似乎想要探询陶渊明归隐后的内心世界,但最终只能通过东篱边的老菊花来传达这份理解与共鸣。老菊在这里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也寓意着陶渊明归隐后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远离世俗的崇高境界的赞美与向往。靳贵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陶渊明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也寄托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潭州东明石观音赞
大悲智光本无碍,于一切处常发现。
岂特夜半瓦砾间,始复烂然上霄汉。
此邦众生共胜业,时节成熟故如是。
譬如日月行虚空,水无秽洁皆照临。
灰沙若沉波自寒,圜影于中迥殊特。
稽首妙智光世音,是娑婆界真教体。
应机而现为说法,信心起处说法竟。
我今见境得成就,亦同音闻获圆通。
六根迟速虽不齐,要是一精明所现。
我知暗相不能昏,与彼心精遗闻处。
众尘隔越妄分别,常真实中无是事。
死生之变尚不改,岂有根尘乃能蔽。
愿令持此妙法门,于此刹土为佛事。
一切声色热恼中,与众生作清凉处。
皈命救世大悲者,愿赐威光加被我。
令我获无作妙力,令我亦名无所畏。
令我具无碍辩才,令我入一切种智。
我及一切诸有情,皆如观音得自在。
《潭州东明石观音赞》【宋·释德洪】大悲智光本无碍,于一切处常发现。岂特夜半瓦砾间,始复烂然上霄汉。此邦众生共胜业,时节成熟故如是。譬如日月行虚空,水无秽洁皆照临。灰沙若沉波自寒,圜影于中迥殊特。稽首妙智光世音,是娑婆界真教体。应机而现为说法,信心起处说法竟。我今见境得成就,亦同音闻获圆通。六根迟速虽不齐,要是一精明所现。我知暗相不能昏,与彼心精遗闻处。众尘隔越妄分别,常真实中无是事。死生之变尚不改,岂有根尘乃能蔽。愿令持此妙法门,于此刹土为佛事。一切声色热恼中,与众生作清凉处。皈命救世大悲者,愿赐威光加被我。令我获无作妙力,令我亦名无所畏。令我具无碍辩才,令我入一切种智。我及一切诸有情,皆如观音得自在。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8267c68c91554d8736.html
过陵水县补东坡遗
白沙翠竹并江流,小县炊烟晚雨收。
苍藓色侵盘马地,稻花香入放衙楼。
过厅客聚观灯网,趁市人归旋唤舟。
意适忽忘身是客,语音无伴始生愁。
和游谷山
颍皋擘窠书棐几,玉勒银钩照林麓。
山堂聚观杂贤鄙,人人欢然如所欲。
独馀耆年视凝远,就观尚如隔罗縠。
筠床瓦枕试新凉,小雨南风正清熟。
岸中一笑山答响,我亦为君聊捧腹。
晚晴轩槛亦何有,隔屋茶烟度修竹。
呼童索纸赋新诗,诗成字字清如玉。
人间何从有此客,满腹精神真可掬。
我惭衰老亦作诗,譬如菌芝生朽木。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