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遫已甘无足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得时(de shí)的意思:把握时机,及时行动。
顿觉(dùn jué)的意思:突然感觉到,猛然觉察到
焦枯(jiāo kū)的意思:形容草木因干旱而枯萎焦黄。也比喻人的精神、心情枯萎、疲惫不堪。
今古(jīn gǔ)的意思:今古意为从古至今,表示时间的长久和历史的悠久。
老去(lǎo qù)的意思:指人年纪渐长,年老体衰。
蓬茅(péng máo)的意思:指草木丛生的地方,也比喻荒凉、荒芜之地。
品题(pǐn tí)的意思:
◎ 品题 pǐntí
[appraise] 评论人物,定其高下
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后汉书·许劭传》时雨(shí yǔ)的意思:指早春时节的细雨。
无足(wú zú)的意思:没有足够的能力或条件
胸次(xiōng cì)的意思:指胸怀、气度。
榛莽(zhēn mǎng)的意思:指草木丛生、茂盛的样子,形容景物繁茂或事物繁杂。
足数(zú shù)的意思:足够的数量或程度
- 鉴赏
此诗乃王之道在宋代所作,名为《酬秦寿之见赠三首(其二)》。诗中展现了诗人胸怀壮阔、超脱世俗的高远情怀。
“谁能胸次浇今古”,表明诗人对历史长河的深刻理解和超越,胸怀宽广到能够包容古今一切。
“老去蓬茅杂榛莽”,则描绘了诗人面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淡定态度,蓬茆与榛莽都是野草丛生的形象,寓意着岁月的沧桑和自然界的繁复。
“朴遫已甘无足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对世间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这些都不足为道,也不值得计较。
而后半首则转向对友人秦寿之的赞美和感激。
“品题忽及乃君馀”,诗人在品鉴古今诗文时,不经意间触及到秦寿之的名字,联想到了这位朋友的风范与才华。
“顿觉焦枯得时雨”,此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就如同干涸的心田得到及时的甘霖一样,倍感舒慰和滋润。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豁达宽广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友谊深厚的情感。通过这短短二十字,王之道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境界与高洁的情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龙城寺赠普训
閒中思衲友,曳杖辄相寻。
兴废关何事,浮沉惜此心。
柏阴遮塔密,雨气入钟深。
剔藓碑堪读,茫茫岁月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