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蛮(bǎi má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人或事物。
报怨(bào yuàn)的意思:表示对别人的怨恨和不满,向别人申诉或发泄不满情绪。
报失(bào shī)的意思:报告物品丢失或遗失。
飞章(fēi zhāng)的意思:指急件、紧急信件。
衮衮(gǔn gǔn)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有威严。
鹤唳(hè lì)的意思:形容鸟类因恐惧而发出的尖厉叫声,比喻人处于极度恐惧或惊慌失措的状态。
民望(mín wàng)的意思:指人民对政府或领导人的评价和期望。
去就(qù jiù)的意思:表示选择或决定去或不去的意思。
输赢(shū yíng)的意思:指竞赛、比赛、争斗中的胜负结果。
喧传(xuān chuán)的意思:广泛传播,众所周知
忧时(yōu shí)的意思:在困难或危险的时候感到忧虑或担心。
羽书(yǔ shū)的意思:指通过书信传递消息或传达意思。
诸公(zhū gōng)的意思:指众多的人,多用于称呼群体中的人们。
衮衮诸公(gǔn gǔn zhū gōng)的意思:形容人众多、声势盛大的样子。
- 鉴赏
此诗《甲午岁暮感事诗(其七)》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描绘风急鹤唳、夜报失城的场景,以及对袁安泪与聂政名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危难时刻的深切忧虑与对英雄事迹的崇敬之情。
首句“风急惊闻鹤唳声”,以鹤唳象征不祥之兆,风急则预示着局势的紧张与动荡,营造出一种紧迫的氛围。次句“羽书夜报失三城”进一步点明了国家遭受的损失,夜晚传递的紧急军情,暗示了战事的激烈与紧迫。
接着,“忧时洒尽袁安泪”一句,借用了东汉名臣袁安在大雪中忧国忧民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国家困境的深切忧虑和同情。而“报怨喧传聂政名”则通过战国时期刺客聂政为父报仇的故事,赞扬了在国家危难之际勇于挺身而出的英雄精神。
后两句“诸道飞章争去就,百蛮裹甲看输赢”,描绘了各地官员在国家危难面前的不同态度,既有积极应对、主动请缨者,也有观望犹豫者,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在关键时刻的反应差异。最后,“笑他先去为民望,衮衮诸公记不清”则表达了对那些不顾人民期待、在关键时刻表现平庸的官员的讽刺,强调了人民的期望与历史的公正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英雄主义精神的颂扬,同时也对官僚群体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表现进行了反思和批评。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游西山
时事方扰扰,幽赏独悠悠。
弄泉朝涉涧,采石夜归州。
挥翰题苍峭,下马历嵌丘。
所爱唯山水,到此即淹留。
赠唐祖二子
鸿飞遵枉渚,鹿鸣思故群。
物情尚劳爱,况乃予别君。
别时花始发,别后兰再薰。
瑶觞滋白露,宝瑟凝凉氛。
裴徊北林月,怅望南山云。
云月渺千里,音徽不可闻。
送李睢阳
将置酒,思悲翁。使君去,出城东。麦渐渐,雉子斑。
槐阴阴,到潼关。骑连连,车迟迟。心中悲,宋又远。
周间之,南淮夷。东齐儿,碎碎织练与素丝。
游人贾客信难持,五谷前熟方可为。
下车闭閤君当思,天子当殿俨衣裳。
大官尚食陈羽觞,彤庭散绶垂鸣珰。
黄纸诏书出东厢,轻纨叠绮烂生光。
宗室子弟君最贤,分忧当为百辟先。
布衣一言相为死,何况圣主恩如天。
鸾声哕哕鲁侯旂,明年上计朝京师。
须忆今日斗酒别,慎勿富贵忘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