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木芙蓉·其三》
《木芙蓉·其三》全文
宋 / 姜特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美人㛹娟隔秋江,翠罗织裳楸叶光。

香艳粉凋斜阳,更使诗人杏殇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翠罗(cuì luó)的意思:形容物品华丽、美丽。

罗织(luó zhī)的意思:编造事实、捏造罪名。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楸叶(qiū yè)的意思:楸叶是指楸树的叶子,比喻纯洁无暇、清白无辜的心灵。

诗人(shī rén)的意思:

[释义]
(名)写诗的作家。
[构成]
偏正式:诗(人
[例句]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宾语)

香艳(xiāng yàn)的意思:形容美丽动人、妖娆迷人。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杏殇(xìng shāng)的意思:指妻子去世或离异。

艳粉(yàn fěn)的意思:指妆饰艳丽的女子。

叶光(yè guā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名声或声誉。

注释
美人: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秋江:秋天的江面。
翠罗:翠绿色的丝织品。
楸叶:楸树的叶子,这里可能指代精致的图案。
光:光泽,这里指衣服上的装饰光彩。
醉香:浓郁醉人的香气。
艳粉:鲜艳的粉色。
凋斜阳:在夕阳下凋谢。
杏殇:杏花凋谢,象征春天的结束或生命的短暂。
翻译
美丽的女子隔着秋江,身着翠绿罗衣,衣裳上绣着楸叶的光泽。
醉人的香气和鲜艳的粉色在夕阳下凋零,更让诗人感伤于早春杏花的凋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她的倩影在秋江对岸若隐若现,身着翠绿色的罗裳,衣料上似乎还闪烁着楸叶的光泽。夕阳西下,醉人的香气和鲜艳的粉色在余晖中显得更加凄美,如同杏花凋零,唤起诗人深深的感伤。诗人借木芙蓉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细腻,意境优美,具有浓厚的怀人之情。

作者介绍

姜特立
朝代:宋   字:邦杰   籍贯:浙江丽水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猜你喜欢

重憩雁门关·其二

遥岭哀笳走塞阴,碛亭搔首一沾襟。

羽书迢递传西北,营垒凄凉阅古今。

烟绕游丝春色澹,树连飞翠夕阳深。

椎牛射虎怀前史,野庙残碑入故林。

(0)

介山游洞庭归过橙斋叠还字韵见赠即席奉答

十载邮筒记往还,今朝杖履得跻攀。

人来万壑千岩里,诗在三唐两宋间。

数遍藏书推拂水,偶思快友话横山。

澜翻几换输赢局,神手应夸我辈闲。

(0)

送吴位三归宣城

宋家丞相后,乔木到如今。

之子独古处,对人无俗心。

偶来京洛道,旋反敬亭阴。

芳草白云外,春山深复深。

(0)

雨后

雨歇山欲暝,夕阳在鸟背。

孤亭淡清秋,花木有馀态。

凉风四面吹,长空荡残霭。

更望西南峰,窈窕秀如黛。

山树互幽映,流泉舂云碓。

独坐酌芳卮,明月来相对。

(0)

汤泉应制

御天来凤辇,浴日启龙池。

淑景黄图早,朝晖紫幄披。

落花萦采仗,初柳拂珠旗。

野回纡皇览,銮停拥地祇。

翠岩深䆗窱,琼构郁参差。

萝磴时留跸,松门不剪茨。

方塘含皎镜,文甃净涟漪。

却望陵园近,弥深弓剑思。

山川开丽瞩,草木得华滋。

豫悦千秋洽,阳和庶物宜。

每勤长乐养,独奏广微诗。

溜暖春频驻,波暄律罢吹。

逾涯涵帝泽,曲逮被臣私。

并命观温渚,相将陟涧湄。

气凝浆五色,味绝露三危。

凛节何由度,恩光实在斯。

赤鳞游自异,锦雁饰奚为。

瑞已徵灵液,祥应颂玉芝。

远侔尧德俭,只法禹宫卑。

孝理能驯鹿,仁风遂化鸱。

抚躬多窃幸,好爵久相縻。

喜共清泉挹,如从丹洞窥。

濯磨欣有赐,调燮愧无奇。

愿托潺湲水,年年奉圣慈。

(0)

岁暮杂感·其一

踯躅尘深处,淹留岁晏时。

未工《西第》颂,难免《北门》诗。

箫鼓邻家宴,羔豚腊夜祠。

故乡长望远,幽梦发南枝。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