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李 都 画 枯 木 宋 /李 石 毫 端 看 运 斤 ,笔 老 木 亦 老 。莫 尽 春 风 枝 ,秋 来 厌 枯 槁 。
- 翻译
- 在笔尖上观察挥砍的技艺,就像画中的树木一样,随着笔法的老练,连木头都仿佛有了岁月的痕迹。
不要画春天的繁花嫩枝,因为到了秋天,人们会厌倦那些枯黄的景象。
- 注释
- 毫端:笔尖。
运斤:挥砍的动作,这里比喻书法的力度和技巧。
笔老:指笔法熟练老练。
木亦老:比喻树木在画中也显得苍老。
春风枝:春天的树枝,生机勃勃。
秋来:秋季来临。
厌枯槁:厌倦枯黄凋零的景象。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题李都画枯木》。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艺术创作与自然法则的独到见解。
"毫端看运斤,笔老木亦老":这里的“毫端”指的是画笔的尖端,而“运斤”则是衡量物重的器具。诗人用此比喻来表达画家李都在创作时对细节的精确把握,就如同用天平称重一样精准。"笔老木亦老"则指的是随着画笔岁月的流逝,所绘制的树木也似乎跟着苍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都技艺之高超和对其作品传达出的一种时间感的赞赏。
"莫画春风枝,秋来厌枯槁":这两句则是诗人提出的艺术建议。"莫画春风枝"意指不要去描绘那些在春风中生机勃勃的枝条,因为那样的景象太过平常,而艺术往往追求独特与新颖。"秋来厌枯槁"则表达了一种情感,即到了秋天,人们对于枯萎的树木可能会感到审美疲劳。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李都画技的一种赞誉,更是一种深入探讨艺术创作本质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春日生动枝条与秋天枯槁之间的差异,强调了艺术应追求的独特性和表现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齐天乐.蝉
水亭树树浓阴外。西山夕阳将落。抱叶吟风。
藏柯饮露,那是江湖飘泊。开樽浅酌。
想人在犀帷,凄凉楼角。
只恐乡园,梧桐萧瑟数枝削。
秋光双鬓又老,念箨冠欹侧,曾负兰约。
木末溪边,高低断续,常伴峡猿皋鹤。羁愁作恶。
是月冷灯残,翅寒声薄。渐咽霜天,梦归何处著。
水龙吟.白莲
薰风庭院吹凉,南塘雨过初生绿。
珠房紫莳,田田叶暗,赤阑桥曲。
凝露交光,纤阿未睡,抽簪堕玉。
想银河碧月,帘波微动,人不辨,银屏烛。
曾是龙池纹蹙。剪文瑶、枝枝重复。
翠禽迷路,红鱼唼影,花须一簇。
坛侧初仙,亭边解语,水云笼束。
待浮蘋开处,青铜无腻,伴鸳鸯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