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起坐自温经,还似书声静夜听。
《行路难·其十五》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夜晚独自温习佛经的情景,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老僧内心的宁静与自我满足。首句“五更起坐自温经”点明了时间与行为,五更时分,老僧起身,专心致志地温习佛经,表现了其对修行的虔诚与坚持。次句“还似书声静夜听”则以“书声”比喻老僧诵读佛经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尤为清晰与和谐,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接着,“梵唱自矜能仿佛”一句中,“梵唱”指的是佛教的唱颂,这里用来形容老僧诵读佛经的声音,而“自矜”则表达了老僧对自己诵读能力的自豪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佛法的理解与感悟。最后,“老僧本色是优伶”这一句使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老僧比作“优伶”,即古代的艺人,意在强调老僧在修行过程中,通过诵读佛经,仿佛在演绎着佛法的教义,展现出其内在的智慧与艺术般的表达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老僧在夜晚修行的场景,也深刻揭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以及在修行过程中的自我满足与自豪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七夕
七月七之夕,家家望女牛。
神仙不可见,凉风何飕飗。
我疑天孙之巧转近拙,东西隔断难飞越。
一年一度一分离,千古银河响幽咽。
不须乞巧向天孙,若赐巧来愁欲绝。
君不见东家力田妇,耕馌常相随。
旦暮共苦乐,白首不分离。
又不见西邻有才女,夫婿上玉堂。
终年不相见,怅望悲河梁。
玉露无声夜清悄,盘中盼断蛛丝绕。
不知巧思落谁家,只恐巧多人易老。
寄语人间痴女儿,宁为其拙毋为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