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先于楚死,未免作秦降。
《吊屈原》全文
- 注释
- 放逐臣:被流放到边远地区的官员或贵族。
胡为乎汨江:为什么会在汨罗江自尽。
不先于楚死:没有在楚国衰败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未免作秦降:否则就避免不了向秦国投降的命运。
- 翻译
- 被流放的人的命运,为何要在汨罗江中沉沦。
如果不在楚国灭亡前死去,就只能选择向秦国投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熙所作的《吊屈原》,表达了对屈原这位被放逐的忠臣深深的同情和敬意。诗中以“放逐臣之常”开篇,直接触及屈原的命运,暗示了他作为被贬谪者的普遍遭遇。接着,“胡为乎汨江”质问屈原为何选择投身汨罗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屈原投江自尽的不解和哀痛。
后两句“不先于楚死,未免作秦降”进一步揭示了屈原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他宁愿在故乡楚国以死明志,也不愿在敌国秦国妥协投降。这种高尚的气节和对故国的忠诚,使得屈原的形象更加鲜明,也引发了读者对他的深深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简洁而深沉,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对屈原悲剧命运的感慨和对其人格精神的高度赞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