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春深(chūn shēn)的意思:形容春天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器(dà qì)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潜力较大,需要时间和努力才能充分发展和展现出来。
钓竿(diào gān)的意思:指钓鱼的工具,比喻用于引诱或诱使他人上钩的手段或方法。
抖擞(dǒu sǒu)的意思:形容精神振奋,精力充沛。
都人(dōu rén)的意思:指都市中的人,也可指聚居在都市的人。
古来(gǔ lái)的意思:指古代以来,历史长久的意思。
三师(sān shī)的意思:三位师傅,指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具有高度造诣的三位专家。
少有(shǎo yǒu)的意思:少有指的是罕见、稀少的情况或事物。
石楼(shí lóu)的意思:指坚固耐用的建筑物或防御设施。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午月(wǔ yuè)的意思:指天空中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
夜午(yè wǔ)的意思:指时间的矛盾,形容事物发生的时间与正常时间相反或颠倒。
移玉(yí yù)的意思:将玉石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比喻将人才或有价值的事物转移到更适合的地方。
玉殿(yù diàn)的意思:指极为华丽、富丽堂皇的宫殿或居所。
祖燕(zǔ yàn)的意思:指祖辈的嗣子孙子。也用来形容后代的辈分。
- 翻译
- 祖燕催促着宫廷的仪式转移,京城的人们都聚集在苑边观看。
自古以来很少有像这样三位老师一同退位,国家的重大事务曾经如何妥善安排。
春天的郊野更显繁花似锦,石楼深夜应觉月色寒冷。
尘世的琐事此刻都抛诸脑后,我却怀念起磻溪垂钓的旧时光。
- 注释
- 祖燕:古代指春季燕子归来,象征着朝代更替或仪式的开始。
玉殿班:指宫廷中的仪仗队或重要官员的行列。
三师:古代对太师、太傅、太保的合称,常指朝廷重臣。
大器:比喻国家的重要职位或重大事务。
绿野:泛指郊野,春天草木茂盛的地方。
石楼:可能指宫殿或高耸的建筑,夜晚月光照射下显得清冷。
磻溪:古代地名,在今陕西宝鸡附近,姜太公在此垂钓遇周文王,后成为隐逸和贤能的象征。
钓竿:象征隐居生活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圭的作品,名为《琼林苑御筵送致政太师潞国文公归西洛》。通过这短小的几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一位高官退休归隐生活的赞美之情。
开篇“祖燕催移玉殿班,都人齐向苑傍看”两句,描绘了一种节日庆典的场景。"祖燕"指的是古代皇帝在春天视察百官的仪式,这里可能指代朝廷对太师的隆重送别,而“玉殿班”则是高级官员的集合之所。“都人齐向苑傍看”,表现了人们对于这场面对太师退休的关注与期待。
紧接着,“古来少有三师退,天下曾将大器安”表达了诗人对太师能在盛年退隐的罕见赞赏。"三师"指的是古代最高的官职之一,而“天下曾将大器安”,则是说太师能够为国家挑选合适的人才,确保江山社稷的平稳。
中间两句,“绿野春深花更好,石楼夜午月应寒”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突出了一个恬静与和谐的氛围。"绿野春深花更好"写的是春天美丽的景色,而“石楼夜午月应寒”则是夜晚清冷的月光,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远离喧嚣的意境。
末了,“尘埃抖擞无馀事,却忆磻溪旧钓竿”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师退隐后的平静生活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尘埃抖擞”形容的是打扫尘土,即清除世俗杂务,“无馀事”则是没有多余之事,暗示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宁静状态。而“却忆磻溪旧钓竿”,则是诗人对于太师过去在磻溪垂钓的美好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场面的描写,对人物高洁退隐生活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圩氓叹
圩氓筑败圩,饱腹无粟菽。
强扶南亩犁,辛苦望一熟。
插秧在中田,秋来半黄绿。
白雨忽翻盆,积潦齧圩腹。
波头卷春雷,汹涌裂坤轴。
仓皇未出门,白水已半屋。
攀椽栖木杪,寝饭杂鹅鹜。
客行舣孤舟,系缆怯水宿。
叩门乞灯火,父老迎我哭。
我亦一酸鼻,软语聊抚祝。
老稚且相收,慎勿辄弃逐。
行看散陈红,官仓有馀粟。
救尔无远谋,每饭惭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