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斋》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昭 文 斋 宋 /王 安 石 我 自 山 中 客 ,何 缘 有 此 名 。当 缘 琴 不 鼓 ,人 不 见 亏 成 。
- 注释
- 我:指代诗人自己。
自:来自,本是。
山中客:山里的游子,隐士。
何缘:为什么缘故。
有:拥有。
此名:这样的名声。
当缘:应当是因为。
琴:琴艺,音乐。
不鼓:不再弹奏。
人:人品,行为。
见:显现,被看到。
亏成:亏损,不足。
- 翻译
- 我本是山中的过客,怎么会得到这样的名声。
这应当是因为我不再弹奏琴,而不是因为我的为人有什么欠缺。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他个人的隐逸情怀和对人世间评价的超然态度。诗中“自山中客”表明诗人已脱离尘世,隐居于山林之中,而“何缘有此名”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自己为何仍旧被外界所关注、赋予某种称谓的困惑和不解。
接着,“当缘琴不鼓,人不见亏成”一句,通过琴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然。古代常以琴喻志趣高洁者,"琴不鼓"意味着内心的意志和才华未被外界所识别,"人不见亏成"则是说世人对于自己的才能和品格并没有完全理解和认可。
整首诗语言简约而蕴含深意,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自守清高的性情,以及对名誉与评价持有的一种豁达态度。王安石在诗中所展现的是一种隐逸理想,即使身处尘世却能保持内心的独立和宁静,不为外界的评说所动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得家音
马上逢来使,急问庭帏事。
先听报平安,才看平安字。
四体慊然舒,欢极仍涕泗。
淮安送母回,经今岁五易。
虽知丰硕颜,其如年若驶。
思归为阿母,不然忍遗世。
不归为阿母,不然胡所嗜。
虚名误徽纆,浪迹成泥懘。
年年春明外,距家千里二。
天门更万里,晓日光易被。
去留几踌躇,究将跨蹇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