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怀顾家楼》
《怀顾家楼》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几年挂锡桥头,屋角梅花尽意留。

多少幽人翘首可怜明月下前楼。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挂锡(guà xī)的意思:指官员被免职或降级。

尽意(jìn yì)的意思:尽情满足自己的意愿,没有顾虑。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翘首(qiáo shǒu)的意思:指仰望、期待

桥头(qiáo tóu)的意思:桥头是指河流或道路的起点或交汇处。在成语中,桥头常常比喻事物的开始或转折点。

石桥(shí qiáo)的意思:指结实、坚固的桥梁

锡石(xī shí)的意思:锡石是指在炉火中烧热的锡,比喻经历磨炼、打磨后的人才或物品。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石桥边多年修行的生活,以及对周围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首句“几年挂锡石桥头”点明了诗人长年累月在石桥旁修行的生活状态,“挂锡”是佛教中指僧人挂搭行脚,寓居于各地寺庙的习俗,形象地展现了僧人的游方生活。

接着,“屋角梅花尽意留”一句,通过屋角梅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梅花作为高洁之物,常被用来象征诗人的品格和追求,这里的“尽意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喜爱与不舍。

后两句“多少幽人尚翘首,可怜明月下前楼”,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幽人”自比,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尘世边缘,但心向清净、向往高远的精神状态。“尚翘首”则暗示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与渴望,即使是在明月照耀下的前楼,也未能满足其心灵的追求。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现实与理想、尘世与超脱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体现了明代文人诗风中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次韵答周提刑二首·其一

负弩先驰入翠蓝,溪光山绿拥征骖。

夜堂数刻谈名理,却胜平生四海参。

(0)

送玘上人

文章小技竟何须,富贵浮云付与渠。

衲子平生一拄杖,从来不用护身符。

(0)

阅旧诗轴见夏均父和晁之道诗次其韵寄伯容仲成均父诸友

往者少年日,所慕韩伯休。

涉世更百难,得交多胜流。

当时回俗驾,喘汗困万牛。

晚看故曹耦,半逝半乃侯。

侯者朱其轮,逝者卧荒丘。

荒丘不足悲,朱轮或可羞。

翻然乃自悟,庶几桑榆收。

朋侪竞挽止,一往只掉头。

我岂筑室愚,喋喋于道谋。

向来汉上行,悬知计未优。

重念佛祖心,独往恐不酬。

细看丛林敝,百孔如破裘。

出有造请恶,入怀薪米忧。

虽云学道辈,坦途多不由。

我欲独挽之,难哉推陆舟。

归来拥白云,草茅有前修。

誓不出山去,三更林莽秋。

寄声二三友,兴来过我不。

(0)

次韵答曾仲成二首·其二

我老不能世,百念久灰冷。

偶随出山云,托迹暂人境。

借问交游人,出处各形影。

某或李广奇,某或卫青幸。

如公不世才,跬步可台省。

何为赋归来,欲近沃洲岭。

夜半哦公诗,月寒心怲怲。

(0)

送诸方行化·其四

甘露无底钵,禅人要拈拨。

浩浩尘土中,一佛二菩萨。

撞著老维摩,轻轻共伊说。

施者非福田,是谁纳败阙。咦。

(0)

次韵元乐登南楼

诗翁骑马去,城观对清氛。

胜地依依在,真人往往闻。

天高梅岭见,水落蓼洲分。

知有荷锄者,只今麋鹿群。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