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西山归》
《自西山归》全文
清 / 贾诠   形式: 古风

在山不见山,出山忆山好。

始知居山人耳目草草

底石泉清,岩上流云碧

游人去来山水今昔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草草(cǎo cǎo)的意思:草率、匆忙、不认真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底石(dǐ shí)的意思:指建筑物的基石,也比喻事物的基础或根本。

耳目(ěr mù)的意思:指消息传达的渠道或途径。

今昔(jīn xī)的意思: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示时间的变迁和事物的变化。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山人(shān rén)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的人,也泛指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人。

上流(shàng liú)的意思:指社会地位高、权势显赫的人群。

石泉(shí quán)的意思:指冷泉,比喻心地冷酷无情,不知恩义。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云碧(yún bì)的意思:形容云彩和天空的颜色非常美丽。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贾诠的《自西山归》描绘了作者从山中归来后的感受。首句“在山不见山”以反常的视角表达了身处深山之中,四周景色融为一体,以至于难以察觉山的存在。次句“出山忆山好”则写出离开山林后,对山景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凸显了山的美在离开后更加清晰。

接下来的两句“始知居山人,耳目亦草草”,通过对比,揭示了居住在山中的人,由于环境的宁静和自然的包围,他们的视听感受可能更为简单纯粹,与世隔绝,心境淡泊。

最后四句“峡底石泉清,岩上流云碧。游人有去来,山水无今昔”,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象,石泉清澈,流云飘逸,暗示时间在山水间流逝得无声无息。而游人的来去与山水的永恒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美景,以及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展现了清幽淡远的意境。

作者介绍

贾诠
朝代:清

清河南襄城人,字释之,号枳村。工书画,屏迹山居,罕入城市。有《灌书堂诗》。
猜你喜欢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其九群玉峰

洞天名籍知第几,洞口诸峰苍翠堆。

彫虎啸风斤斧去,飞廉吹雨晓烟回。

日晴圭角升云气,月冷明珠割蚌胎。

种玉田中饱春笋,仙人忆得早归来。

(0)

对客

窗下篝灯坐,相看白发新。

共谈为客事,同是异乡人。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明朝愁远别,离思欲沾巾。

(0)

亭坐

公馀终日坐閒亭,看得梅开梅叶青。

可是近来疏酒盏,酒瓶今已作花瓶。

(0)

送县宰赴召

出宰男邦过冉求,潦江木落四番秋。

主恩父母朝天去,失哺婴孩伏地留。

一片丹心深国虑,数茎白发为民愁。

邑人共绘生祠像,不戴貂蝉官未休。

(0)

别杨尊

远游同是客,执别两情牵。

天地愁眉破,山林归梦圆。

西行迷蜀道,北望黯淮边。

马上封侯事,相期在少年。

(0)

鹿角

呦呦鸣鹿群,适意在林薮。

泉甘草丰茂,多力故能走。

一朝触祸机,竟死谁人手。

割鲜登鼎俎,刺血置杯酒。

犄角未易弃,煮胶方术有。

汲江为浸渍,七日去粗垢。

大候三伏时,煎熬必罂缶。

色作琥珀红,坚重如琼玖。

补阳遂强骨,轻健还堪久。

杀身虽可怜,仁实存身后。

功能利生人,死且垂不朽。

悠悠肉食辈,亦愧此鹿否。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