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何所修,得贤以自辅。
谈笑黄虞间,岂复问齐鲁。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赤子(chì zǐ)的意思:指纯真无邪、忠诚坚贞的心。
春阳(chūn yáng)的意思:春日的阳光,比喻温暖和煦的阳光。也比喻春天的气象或春天的景色。
慈母(cí mǔ)的意思:慈母是一个表示母亲慈爱、关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成语。
单父(chán fù)的意思:指父亲独自抚养子女,没有妻子的情况。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寰宇(huán yǔ)的意思:指整个宇宙、世界。
贱子(jiàn zǐ)的意思:指品德低劣、卑鄙无耻的人。
金徽(jīn huī)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乐曲优美动听。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若时(ruò shí)的意思:指时机合适、条件适宜。
时雨(shí yǔ)的意思:指早春时节的细雨。
疏疏(shū shū)的意思:稀疏、不密集;不紧密、不严密。
斯民(sī mín)的意思:指人民,民众。
夙闻(sù wén)的意思:早已听闻
太古(tài gǔ)的意思:太古意指遥远的古代,形容时间久远。
谈笑(tán xiào)的意思:轻松愉快地交谈、笑谈。
梧桐(wú tóng)的意思:比喻友谊深厚或感情深挚。
物化(wù huà)的意思:指将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的实物或具体的形象。
一鼓(yī gǔ)的意思:指第一次鼓动,通常意味着开始行动或发起攻击。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刘麟创作,题为《携琴缅古》,通过描绘古代贤者的治国理念与实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景仰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疏疏子贱子”,子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贤人,以仁政著称,这里用“疏疏”形容其治理风格的简朴与自然,反映出子贱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和治理上的高超智慧。接着,“千载一单父”赞美了子贱在单父(今山东单县)的卓越治理,使得当地社会回到远古淳朴的状态,展现出子贱治国理念的深远影响。
“斯民不忍欺,厥治登太古”进一步强调了子贱治理下的公平与和谐,百姓得到真正的保护与福祉,社会秩序如同远古时代一般清明。诗人通过“问渠何所修,得贤以自辅”提出疑问,暗含对子贱如何能够达到如此境界的赞叹,答案在于他身边聚集了一群贤能之士,共同辅佐治理,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
“谈笑黄虞间,岂复问齐鲁”则描绘出子贱治理的轻松与高效,他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处理国家大事,无需过分依赖繁琐的行政程序,体现出其治理艺术的高超。这里的“黄虞”指的是黄帝和虞舜,象征着古代圣明的君主,诗人借此表达对子贱治国理念的推崇。
接下来,诗人提到“孔铎本夙闻,舜弦时一鼓”,孔子和舜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圣贤,孔子曾对子贱的治国之道有所耳闻,而舜则是通过音乐来治理国家的典范。这里通过引用孔子和舜的故事,进一步强调子贱治国理念的深远影响和历史地位。
最后,“赤子尔何知,所欲在慈母”表达了对子贱治国理念的深刻理解,即百姓对于治理者的需求,就如同孩子对于母亲的依赖一样简单直接,他们渴望的是慈爱与公正。这句诗也暗示了子贱治国的核心在于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
“吾施既春阳,物化若时雨”将子贱的施政比喻为春天的阳光和及时的雨水,形象地描绘出其政策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如同春阳温暖万物生长,及时雨滋润大地,使一切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至今梧桐枝,金徽照寰宇”以梧桐树的枝叶和金徽(古代乐器上的装饰品)象征子贱及其治国理念的持久影响力,即使在千年之后,这些元素依然照亮了整个世界,寓意着子贱的智慧与道德品质超越时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人子贱的治国理念与实践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仁政”、“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子贱治国的场景与效果,以及其理念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