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素 上 人 影 塔 唐 /王 昌 龄 物 化 同 枯 木 ,希 夷 明 月 珠 。本 来 生 灭 尽 ,何 者 是 虚 无 。一 坐 看 如 故 ,千 龄 独 向 隅 。至 人 非 别 有 ,方 外 不 应 殊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独向(dú xiàng)的意思:独自朝着某个方向前进或行动。
方外(fāng wài)的意思:方外指的是离开尘世纷扰的世外桃源,也可以表示远离俗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何者(hé zhě)的意思:何人,哪个。
枯木(kū mù)的意思:指干瘪、干枯的树木,比喻衰老或者失去生机。
来生(lái shēng)的意思:指来世、来世的生活。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千龄(qiān líng)的意思:千年的时光
如故(rú gù)的意思:像从前一样,不变的样子
生灭(shēng miè)的意思:生:产生、存在;灭:消失、死亡。表示事物的产生和消亡,生命的循环。
物化(wù huà)的意思:指将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的实物或具体的形象。
希夷(xī yí)的意思:希望和悲伤共存,既希望又忧愁。
向隅(xiàng yú)的意思:指被逼到绝境,无路可退。
虚无(xū wú)的意思:没有实际内容或意义的空虚状态。
一坐(yī zuò)的意思:一坐指一坐在一起,形容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谈笑或会议等。
至人(zhì rén)的意思:指道德品质高尚、修养深厚、才智卓越的人。
坐看(zuò kàn)的意思:坐着观看,不采取行动。
明月珠(míng yuè zhū)的意思:指明亮如珠的月亮,比喻美好的事物。
- 注释
- 物化:指修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像物体一样无感知。
同:相似,如同。
枯木:比喻心境如枯木般沉静无欲。
希夷:幽深、玄远,形容高深莫测的境界。
明月珠:明亮如明月的珍珠,比喻高洁或悟性。
本来:原本,本来的状态。
生灭尽:生死轮回的终结,指超脱生死。
何者:哪里,什么。
虚无:空无,不存在。
一坐:静坐一次,比喻长时间的静止状态。
看如故:看起来和往常一样,没有变化。
千龄:千年,极言时间之长。
独向隅:独自面向角落,形容孤独或坚持自我。
至人:达到最高修养境界的人,得道之人。
非别有:并非与众不同,没有特别的存在形式。
方外:世俗之外,超脱尘世的地方或境界。
不应殊:不应该有区别,指与世俗中人无本质不同。
- 翻译
- 仿佛化身成枯木一般,洞悉那幽深明净如明月之珠。
既然万物本来自生自灭,那么何处又是真正的虚无。
静坐之中时光仿佛凝固,历经千年独自守在角落。
得道之人并无特别之处,在世俗之外也并无不同。
- 鉴赏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素上人影塔》,属于唐代诗歌。这是一首咏叹生命无常、人生如梦的哲理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这两句以枯木和明月珠比喻万物和人的生灭变化,指出一切都归于虚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这句话强调了生与灭的自然规律,没有什么是不朽的。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诗人在静坐中观照万物,如同过去一般,而自己却孤独地面对岁月的流逝。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本质的认识,认为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存在,外界的差异也不会影响这一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命哲理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洞察人生的高远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水部张郎中彦回宰洛阳
何逊兰休握,陶潜柳正垂。
官清真塞诏,事简好吟诗。
春漏怀丹阙,凉船泛碧伊。
已虚西阁位,朝夕凤书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