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
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
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宝地(bǎo dì)的意思:指富饶的土地或地方。
成真(chéng zhēn)的意思:指所期望或所希望的事情变成现实。
叠嶂(dié zhàng)的意思: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绝。
绀发(gàn fā)的意思:指黑发。
化城(huà chéng)的意思:指城市被征服,变得荒废、无人居住。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暮雨(mù yǔ)的意思:指在傍晚或黄昏时下的雨。也用来比喻最后的希望或最后的机会。
松门(sōng mén)的意思:指门户松散,不严密。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阳霁(yáng jì)的意思:指阳光从云层中透出来,表示阴霾过后天气转晴。
竹溪(zhú xī)的意思:指清幽的竹林和溪水,形容环境幽静、清新。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佛教寺庙之美。开篇"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借景生情,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展现出一座位于西边深山中的城堡或古刹。"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则具体描绘了寺庙所处之险峻与幽静,其环境仿佛是人迹罕至,只有松树守护着山谷的入口,而石制的道路蜿蜒曲折于山峰的心脏。
诗中接着用"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表达了时间流转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夕阳透过云层洒落,暮雨来临时天气变得阴沉,这些都是对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下片"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则转向寺内景象的描绘。佛像似乎散发出神圣的光芒,而脚下的土地如同踏在珍贵的黄金上,这里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比喻,也映射出精神上的丰富与宝贵。
接下来的"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继续强调自然景观与寺庙之间的和谐共生。云雾缭绕于竹林之中,月光穿透花丛中的洞穴,这些都是对诗人所在之地景色的一种美好想象。
最后"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这些自然与寺庙相融合的景象而获得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悟性,以及这种悟性的永恒。这里的"兹岑"指的是寺庙所在的山脉,而这山脉也成为了诗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留存着他对生命与宇宙深刻理解的印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教寺庙的精美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主题。诗中的意象丰富,每个字眼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一篇极具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风格的佳作。
直道方心古所难,任渠俗眼笑儒冠。
子龙有屋犹黄壤,老郑无毡漫冷官。
一片湖光清客署,三州鼎足屹书坛。
只应翠绿迎人意,岁月功名正好看。
南山特地森奇峰,嶙峋怪石盘虬龙。
巨灵夜半擘山腹,幻出岩窦相玲珑。
阴阳石罅滴琼液,拂拂洞户生天风。
宸章炳焕神物护,断碑零落苍苔封。
稚川飞升岁月久,丹灶灰冷留遗踪。
晓猿夜鹤自惊怨,朝岚夕霭常溟濛。
我来依守困朱墨,欲寻胜概嗟无从。
公馀乘兴一登览,万象献状来无穷。
金茎濯露素秋节,清凉不与世人同。
凭虚孤啸岸巾帻,收拾爽气归胸中。
俗驾自怜难久驻,还作泠然御风去。
太息真仙杳不逢,碧云暮合空凝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