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底篁鸟声,散入水云白。
让渠如圹营,结秀坐龙脉。
撷其初菊枝,归沿溆南夕。
梵塔(fàn tǎ)的意思:比喻建筑物高耸、宏伟壮观。
孤城(gū chéng)的意思:指单独存在的城市或孤立无援的城市。
挂眼(guà yǎn)的意思:指特别引人注目或令人关注的人或事物。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锦帆(jǐn fān)的意思:形容事物美好、光明的前景。
灵岩(líng yán)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龙脉(lóng mài)的意思:指山脉或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纹理、线路或方位,也比喻某个地方或事物的重要性或核心。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水云(shuǐ yún)的意思:指水雾弥漫的样子,形容景物或气氛朦胧不清。
四面(sì miàn)的意思:指四个方向,表示周围无处可逃或四面受敌的困境。
太湖(tài hú)的意思:形容事物巨大、广泛、广阔。
颓阳(tuí yáng)的意思:指太阳西斜,天色渐晚,意味着事物开始衰败或衰落的状态。
五铢(wǔ zhū)的意思:五铢是一个古代中国的货币单位,用来形容极其微小的价值或财富。
绣阁(xiù gé)的意思:指女子的工艺技能高超,可以绣制出美丽精致的阁楼。
阳光(yáng guāng)的意思:形容天气晴朗明媚,充满阳光。
一尺(yī chǐ)的意思:一尺表示长度为一尺,也可以引申为短暂的时间或距离。
云白(yún bái)的意思:形容白得像云一样洁白无瑕。
这首诗描绘了木渎钱氏园的景致,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园中景色的独特感受。
首句“绣阁重阑红,琼天四面碧”以绣阁与琼天的对比,渲染出一种华美而清新的氛围。绣阁之红与琼天之碧,色彩鲜明,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画卷之中。
接着,“晻蔼灵岩秋,挂眼无一尺”通过描绘灵岩山在秋天的朦胧景象,营造了一种深邃而又静谧的意境。挂眼无一尺,暗示着视野的开阔与深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广阔与宁静。
“梵塔孤城浮,锦帆太湖画”则将视线转向远处,描绘了梵塔在孤城中的倒影,以及太湖上锦帆如画的景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地理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佛教文化元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袖底篁鸟声,散入水云白”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捕捉了竹林中鸟鸣的声音,这些声音随着水云的波动扩散开来,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这一细节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我御衫五铢,奈何六合窄?”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广阔世界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五铢衣裳象征着简朴与自由,但面对六合(天地四方)的广阔,却感到难以触及,这种矛盾的情感增添了诗歌的深度。
“让渠如圹营,结秀坐龙脉。”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园中的景致比作墓穴的营建与龙脉的结秀,既是对园中景致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深刻思考。
最后,“撷其初菊枝,归沿溆南夕。回眄颓阳光,寂寂照空驿。”描绘了作者在园中采摘菊花的情景,夕阳西下,光线逐渐暗淡,空旷的驿站显得格外寂静。这一段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木渎钱氏园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