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腊日四首·其三》
《腊日四首·其三》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五言律诗

日暖村村路人家送迎

婚姻岁暮酒醴年登

箫鼓儿童集,衣裳妇女矜。

敢辞鸡黍费,农事春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兴(chūn xīng)的意思:指春天来临,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

村路(cūn lù)的意思:指偏僻、狭窄的道路或地方。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妇女(fù nǚ)的意思:指已婚女性,也泛指女性。

婚姻(hūn yīn)的意思:婚姻指的是两个人结为夫妻,建立家庭的关系。

鸡黍(jī shǔ)的意思:指在战争中,士兵们身处险境,食物匮乏,只能吃鸡和黍米,形容极度贫困。

酒醴(jiǔ lǐ)的意思:指美酒和糯米酒,也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年登(nián dēng)的意思:指年纪轻轻就在某个领域或职位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农事(nóng shì)的意思:

[释义]
(名)农业生产中的工作。
[构成]
偏正式:农(事
[例句]
农事繁忙。(作主语)

人家(rén jiɑ)的意思:人家指别人或他人,多用于指代对方的家庭、身份或情况。

送迎(sòng yíng)的意思:送行和迎接。

岁暮(suì mù)的意思:岁末年底,即将过去的一年。

箫鼓(xiāo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翻译
阳光温暖了村里的每一条小路,村民们互相热情地迎接和送别。
婚姻大事通常选在年底,庆幸的是丰收的美酒可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孩子们吹着箫打着鼓聚在一起,妇女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感到自豪。
我们怎会推辞主人的热情款待,农事繁忙但春天的兴致更浓。
注释
日暖:阳光温暖。
村村:村庄。
路:道路。
迭送迎:轮流迎接和送别。
婚姻:婚姻大事。
岁暮:年底。
酒醴:美酒。
年登:丰收。
箫鼓:箫与鼓。
儿童集:孩子们聚集。
衣裳妇女矜: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
矜:显摆,自豪。
鸡黍:鸡肉和黄米饭,泛指农家款待。
费:花费。
农事:农活。
春兴:春天的兴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欢乐的农村生活图景。在温暖的冬日,人们在村路上互相拜访,气氛祥和。诗人提到婚礼必须在年末举行,而美酒佳肴则伴随着岁月的流转而愈发芬芳。儿童们围坐在箫鼓声中欢聚一堂,妇女们则以华丽的衣裳相互夸耀。诗人虽谦虚地表示不敢言及鸡鸭和粮食的费用,但农事的兴盛却与春天的到来紧密相连。

整首诗通过对村庄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喜悦、团结以及期待新生气息的社会场景。语言简练,意境和谐,是一首表达乡土情怀与农家乐趣的小诗。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送崔峒使往睦州兼寄薛司户

如今相府用英髦,独往南州肯告劳。

冰水近开渔浦出,雪云初卷定山高。

木奴花映桐庐县,青雀舟随白露涛。

使者应须访廉吏,府中惟有范功曹。

(0)

遣怀

诗病相兼老病深,世医徒更费千金。

馀生岂必虚抛掷,未死何妨乐咏吟。

流水不回休叹息,白云无迹莫追寻。

闲身自有闲消处,黄叶清风蝉一林。

(0)

读参同契

堪笑修仙侣,烧金觅大还。

不知消息火,只在寂寥关。

鬓白炉中术,魂飞海上山。

悲哉五千字,无用在人间。

(0)

留题仰山大师塔院

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

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

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

曾约诸徒弟,香灯尽此生。

(0)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其四

汉江西岸蜀江东,六稔安禅教化中。

托迹幸将王粲别,归心宁与子山同。

尊罍岂识曹参酒,宾客还亲宋玉风。

又见去年三五夕,一轮寒魄破烟空。

(0)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其一

竹如翡翠侵帘影,苔学琉璃布地纹。

高卧更无如此乐,远游何必爱他云。

闲听谢朓吟为政,静看萧何坐致君。

只恐老身衰朽速,他年不得颂鸿勋。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