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卑亵(bēi xiè)的意思:卑贱而下流的行为或言语
不苟(bù gǒu)的意思:不苟指不苟且不苟且不苟懒惰敷衍,不认真负责。
柴米(chái mǐ)的意思:柴指柴火,米指米饭,柴米合称为生活必需品,表示基本生活物资。
分当(fèn dāng)的意思:分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或任务。
各别(gè bié)的意思:个别,少数,不多
弃官(qì guān)的意思:放弃官职,辞去官职
岂独(qǐ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止于此
去就(qù jiù)的意思:表示选择或决定去或不去的意思。
有名(yǒu míng)的意思:有名指的是名声大,广为人知。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折腰(zhé yāo)的意思:低头、弯腰行礼或表示恭敬。
自洁(zì jié)的意思:指人保持自身的纯洁和高尚的品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中的第二首,通过模仿陶渊明的风格,表达了对陶渊明弃官归隐行为的理解与思考。
首句“渊明弃官归”,直接引用了陶渊明的著名事迹——他放弃了官场生活,回归田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接下来,“议者见各别”指出对于陶渊明的这一选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去就须有名,岂独为卑亵”强调了做出重要决定时应有明确的理由,不应仅仅因为低俗或不道德的原因而放弃。这里暗含了对陶渊明选择的肯定,认为他的归隐并非出于卑微或亵渎,而是基于对更高精神追求的追求。
“折腰分当尔,柴米岂无说”进一步解释了陶渊明的抉择。这里的“折腰”可能是指在官场上不得不屈从于权势,而“柴米”则代表了生活的实际需求。这句话表明,陶渊明在面对官场的束缚与生活的压力时,选择了自己认为更符合内心价值的生活方式。
最后,“舍彼而处此,亦不苟自洁”总结了陶渊明的选择。这里的“彼”可能指官场的生活,“此”则是指田园生活。这句话强调了陶渊明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或自我清高才归隐,而是真正地追求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归隐行为的探讨,表达了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尊重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它既是对陶渊明精神世界的致敬,也是对现代人如何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寻找平衡的一种启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客路书怀
半生尘土一儒衣,两鬓萧骚白接篱。
贾傅忧时徒自切,侯生际遇独何迟。
吴山楚水淹行役,象岭羊城恼别思。
去路人家烟缕缕,临溪官驿柳丝丝。
花笼越女迎仙馆,风飒吴娃卖酒旗。
诗兴凄凉怜杜甫,琴音岑寂惜钟期。
船头吹笛斜阳外,篷底闻砧夜月时。
归梦已随飞雁去,羁情不逐彩云移。
江门渡口莼鲈美,尘外亭前橘柚肥。
抚景莫嗟家万里,天书已下凤凰池。